发展迟缓儿童常见的感觉统合功能障碍
感觉统合功能障碍
「感觉统合」这个名词已渐渐被大众所熟知,但其真正的涵义却不容易让人充份了解,尤其在发展迟缓这类儿童上更不清楚。若是一个动作能力与实际年龄相差不多,但有情绪上困扰,语言发展落后现象的孩子,在评估时常被忽略转介职能治疗师。然而职能治疗师除了一般的动作发展之外,对孩子感觉统合的功能亦会加以评量。例如有些孩子活动量异常、注意力过短、情绪上常哭闹不安、起伏过大,不喜欢被人碰触等行为,常是神经系统造成的,也都是属于「感觉统合功能障碍」。
依定义来说,「感觉统合」是整个脑组织处理讯息的过程。这些讯息可以是来自身体,也可以是环境中的刺激。这些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刺激,必须经过解释、连结、筛选、比较等过程。这项过程的发生是非常自然而然的,我们从不察觉它的存在。这个功能若是正常运作,我们便能正常学习、适应良好,并且有舒适感;若是不能正常运作,则会造成许多问题,如发展落后、活动量异常、注意力短暂或易分散、哭闹不安、动作协调问题、自我刺激……等等。
因为处理讯息过程无法经由仪器现示,只能由行为上的表现来判断。讯息传导的途径,除了视觉、听觉系统之外,「感觉统合」特别重视前庭、触觉及本体神经系统。前庭系统负责头部位置侦测、地心引力及身体的运动;触觉系统是负责由皮肤传递的讯息;本体系统负责肌肉关节传递的讯息。这些神经系统的反应,有的是过份敏感,有的则是过份不反应。
在功能障碍上可分成:
「防御型」(Defensiveness)、
「调节问题型」(Modulation problems)、
「感觉登录问题型」(Registration problem)、
「统合损伤型」(Impaired integration)。在具体行为表现上,可依此三种神经系统再分类:
1.在触觉神经系统上:
孩子可能挑剃某种质料的衣服,或是不穿套头式衣服,不穿毛衣等;不断将袖管或裤管往上推,露出手臂或腿部皮肤,甚至将衣服脱光;也可能衣服是一层一层地包裹住皮肤;不喜欢穿袜,或不喜欢赤脚等;对食物也显得挑剃,只能接受某类食物,如不吃青菜或肉类,或只吃软质食物等。
这些孩子曾经不喜欢洗脸、洗头、刷牙、洗澡、剪头发、剪指甲等;也不会用手去拿东西;他们不喜欢旁人,尤其不喜欢陌生人靠近;常显得愁眉不展,甚至害怕、生气旁人碰他们;有的也会反常地黏着妈妈,不容易分开。
他们常喜欢躲在角落桌子下,或往狭窄的空间挤;在触觉神经系统的自我刺激行为方面,他们会喜欢把手放入口中,咬衣服或任何放在手上的东西,会玩口水、用手指甲抠东西的表面,双手喜欢抓握,严重程度甚至到自我伤害,而有咬或抠刮手、手臂,或是拔自己的头发等行为。
2.在前庭神经系统上:
这些孩子在姿势动作变化时需要协助,如由坐姿到站姿需用手协助;坐在桌子前常要用手撑着头。因为身体稳定度较差,力量控制也较差,以致动作常用力过猛,走起路来常摇晃、易跌倒。跌倒时也不会用双手保护,而造成受伤。站立的姿势也常是缩着头,挺出腹部,双手臂弯曲紧靠着身体:走路的步子较碎小:不太愿意抬起手臂;跳跃的动作常一脚前、一脚后着地:容易撞到人或家具,不太会闪躲障碍物。
上下楼的步伐缺少交替的动作,不太敢上下楼或走斜坡;需用双手操作的事情常只用单手做;他们也可能怕爬高、怕摇晃,可能对环境的安排敏感,稍有改变即会激起情绪反应;换环境时会出现焦虑。前庭系统的自我刺激行为有摇晃身体、摇头、自己转圈,或在眼睛两旁玩手指。
3.在本体神经系统上:这些孩子的肌肉张力偏低,所以在外表看起来不结实,容易疲劳,不太爱动;手的抓握力也不够,握在手中的东西容易掉落,甚至影响说话的清晰度;动作技巧上常显得笨拙,在跨越阶梯时,脚抬得过高;他们常喜欢用力跳、双手如同鸟翅般拍打。踮脚尖走路。也喜欢震动手腕或脚跟,双手吊单杠。口腔上的需求,常用牙紧咬物品再拉扯,或磨牙。在本体神经系统上的自我刺激行为,有用头或身体撞墙,用手敲头、打耳光、咬手等。
另外在口腔动作上,有些孩子吃东西不会嚼,或口水控制不好,不会吹的动作。有些甚至影响牙齿的健康。
从以上这些具体行为,可以让我们了解是属于哪些神经系统上的问题,以便职能治疗师拟订治疗计划,也可解答家长们的疑惑,更进一步知道如何提供感觉输入,使孩子情绪放松,改善困扰的不当行为。
在临床处理上,职能治疗师会依个案在各个神经系统上的需求,设计出适合个案个别化的治疗活动或感觉输入餐(sensory diet)。治疗性活动常适于治疗室的情境,而感觉输入餐则可合并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学校内或早期疗育计划中。
首先要从孩子一天的生活中,找出属于各个神经系统的需求,分析这些行为出现的时间、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这些数据可由父母、主要照顾者提供,再加上治疗师的实际观察,然后设计出各个神经系统的活动,重新建立日常生活的常规(routine),在每天例行的起床、穿衣、吃饭、洗澡、睡觉、出门等事情之前,先执行这些活动。另外,需改变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包括调整说话方式、声调,或说话速度。并配合环境上重新设计,准备一些孩子可随时利用的设备器材,握在手中把玩的小玩具,或是可塞入口中的吹吸玩具等,再替孩子安排一些游戏技能,从游戏过程中获得所需的感觉输入。
原则上,在各个神经系统的活动,可依「觉醒」(alerting)或「安抚」(calming)功能分类。如在前庭系统方面,快速的、旋转的运动,以及在悬吊器材上的运动,具有「觉醒」的功效;慢性有节奏的运动,及在固定器材上的运动,则具有「安抚」功能。
触觉系统上,在脸上不预期地轻碰、轻戳、摸头等,以及利用粗糙质料、冰凉的,有尖角的刺激,具有「觉醒」功能;重压、按摩皮肤、平滑的、温热的、圆钝的刺激则属于「安抚」功能。
在本体系统上,震动关节、快速的、突然的刺激属于「觉醒」功能;关节挤压、慢慢伸展,有阻力、慢速地交替推、拉动作,属于「安抚」功能。
在视觉系统上,在视觉周围,不预期的刺激、明亮色彩及光线、对比强烈的属于「觉醒」功能;持续不变的、晦暗的、可预期的刺激属于「安抚」功能。在听觉系统上,不能预期的、大声的、复杂的声音刺激属于「觉醒」功能;可预期的、熟悉的、柔和有节奏的、简单的声音刺激属于「安抚」功能。在嗅觉系统上,所有的气味均属于「觉醒」;熟悉的、使人有愉快联想的气味属于「安抚」功能。在口腔动作上,吸吮动作有使人「安抚」的功效;咀嚼的动作可以使人头脑清晰,清脆的咬可以使人「觉醒」。另外,前庭系统的输入,可以维持四至八小时,肌肉关节的本体系统输入,则可以维持二小时。
因每个孩子有其独特的需求,以上的建议需依职能治疗师的意见做不同的设计和安排,才能对每一个不同需求的孩子做最大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