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应该这样来陪你看书(一位妈妈的心声)
我以前如果陪你看书,一般是要求你听我读,然后我提问,你回答,我不允许你跳页看,或者不按照书中的叙述或者情节的先后次序来听我讲,提一些与情节无关的细节问题,也不允许你听了几页然后在床上蹦蹦跳跳玩其它,如果你这样做了,我会把你拉回来,用严肃严厉甚至是高声说你,比如请你先听我读这一段,美其名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倾听能力,但现在呢,只要你看,我都不对你强制的提要求,等你慢慢的翻。等你来主动要我读给你听。我要终结以前那个“严肃”的我,那个我真的是破坏了你的自信,压制了你读书的兴趣。唯一的好处是满足了我要考察你是否能掌握书中的内容的心理需求。
昨晚睡前,你挑了一本我最熟悉的《公交车司机》来看,开始你会挑一些自己喜欢看的书中插图,看也不是按页翻,跳着,看了第一页,会跳过第二页来看第三页,比如看到站牌读读站牌上的文字“本车开往美丽花园”,反复的读几遍,觉得好玩,然后再翻过第二页,这一页的画面是“我”坐上了安德鲁的车,你对我说“我上车咯”,然后对画面中的车上的小狗感兴趣,问我“它会不会咬人”,我说“咬谁呢,为什么要咬人”,你回答“咬司机,司机开不好车”,我说“你看看是谁带着小狗的,小狗是车上的乘客阿”,你又翻过一页,画面画的是一个人追车,你又问我“这个人是不是坏蛋,他为什么跑?”我说“你看,车门是不是打开的呢?他呀是为了赶车呀”。。。。。。,你看个够之后, 把书翻到第一页,和我说“妈妈,你读给我听吧”,叫我讲,我边读,你认真听,用手指来指字,然后还是会看有趣的插图,不过和自己翻着看是不一样的,会对照着文字来细细的看,然后提一些问题给我,比如进到车场,当我读到陌生人进车场需要登记,你会问我“什么是陌生人,是哪几个字”,我给你解释“陌生人是大家都不认识的人”,你问”他登记什么呀“,我说”登记一些个人信息,比如说是姓名,来访时间,来办什么事情”至始至中都是主动的听认真的听我读,我也是穿插在其中提一些小问题,比如看到车进到洗车场,我问“你看到自动洗车器洗的是车的什么部位呢”,你会问我“开关在那里”,我再问你“刷子刷不到的地方,用什么工具来洗比较好呢”,有问有答,不再如以前和他读书那样充斥着我的问声。。。。。。。。我体会到绘本的魅力之一可能就在这里,总是能给你很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一本书要读通他,真的是要一个星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