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不是教育自闭儿的终极手段
文/台北市自闭症家长协会总干事袁宗芝
刚从启聪学校演讲完出来,忍不住又自责一番。每次演讲完,总是觉得好多地方没有提到,对于这些身心障碍孩子的教养经,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虽然我有十足的教养观念,但我绝对不是一个「一百分妈妈」;换句话说,我也会有不符合理想妈妈形象的行为,像是——打小孩。
打骂造成恶性循环
我家老大小时候因为理解力差,听觉、触觉等感官又特别敏锐,很容易被刺激,而导致情绪起伏或尖叫自伤,有时候还会打弟弟、乱丢东西,讲都讲不听。我这不学无术的老妈,气不过时,只有用打骂的方式,看我举起「爱的小手」,他会因害怕而跳得跟虾一样;但我处罚完之后,他带着满脸眼泪鼻涕,照样打弟弟出气,甚至比之前更严重。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他发飙的机率越来越高,我也越打越凶。打着打着,我觉得自己好可恶、好无能,好不容易有了个小孩,居然管教的方式是照三餐打,难道只有诉诸于我们优势的体型,才能控制他吗?而且事实上,最终也是控制不了的。
有回带他到动物园玩,我们还在大庭广众之下,上演一场互殴记,两人互打耳光,他的力道还不输于我呢!两个巴掌下来,把我的眼镜都打歪了。当时我心想,才四岁就有这么大的力气,等他十四岁时,我还有什么方式可以管教他?深深的挫折感冲击着我;我心想,我一定要改变自己,才有可能带着他成长,而不是和他一起坠入深渊。
以正向思考孩子的学习
或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自省,当儿子被鉴定为自闭症时,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反而有点如释重负,确定就是这个玩意害了他。
经过我不断的搜集资料和阅读后,我终于逐渐抓到了改变的方向,我学会把眼光放在正向的行为上,或者试着把负向的行为转化为正向的。比方说,他老是旋转着身体,我不理会他这种行为,仍带着他比画童谣。当他为了要看对面的停车场而冲过马路时,我先紧急把他抓住,并不责备他,只是带着他认红绿灯,教他过斑马线,让他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达到他要的目的。当他无法理解我的意思而一脸茫然时,我配合口语,带他清楚的去做每一个步骤。
我看到他不但进步神速,而且情感上和我紧密相依,情绪也越来越稳定了。
而后,我不但不再施以打骂教育,连否定的用词都很少用,因为我已经了解到,制止并不能让他真正的了解或修正自己的行为,惟有教他建构更多更好的行为,或者不断的开发他对周边事物的认知,他才会自然而然的广泛发展,不再拘限于他原来狭窄的世界。
教育是启发动机和意愿
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十分用心,也愿意用心去「教」他们的心智障碍孩子,所有的家长都同意,孩子就是要「教」,也一定要「教」。但真正去细究,会发现,他们大部分不是在「教」,而是在「管」,制止孩子不要那么做,要求孩子要这么做;就像中国人传统的教育中,几乎只讲「管」,不讲「教」。
我认为「教育」,其实不外乎启发动机和意愿,再确实的说明或指导,只要是既深又广的耕耘,孩子的潜能就必能被激荡出来。
到今天,我仍然不是个一百分妈妈,我偶然还是会对孩子动手,因为我坚持给孩子最社会化的对待;如果今天孩子的言行令人生气,让人不堪忍受,他就必须承受这些言行的后果。我们对心智障碍儿家长给予支持的第一目的,就是希望家长的心情可以平稳,这样有助于减低孩子额外的焦虑,也有利于被带动学习。但平稳的心情,并不是表示我们不能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不过要注意,不要发泄其它的怨气在他身上,机率也不能太高,基本上一个礼拜绝不可以超过一次,能低到一个月以上一次最好。
打骂不是教育的正常管道,只是给他的警惕;教育,还是应该回归到指导#p#分页标题#e#他该如何去把事情或意见正确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