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生活品质
在与父母合作建立家中的游乐气息前,首要工作便是改善家庭的生活品质。自闭症及亚型的儿童会激发起照顾者强烈的保护感,因此在家中经常受到婴儿般的呵护。有些父母可能放弃约束孩子行为的念头,有的家长则对孩童百般迎合。因为害怕拒绝障碍孩童或过于冷酷,因此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导致孩子或父母的心中少有时间或空间找寻乐趣、进行游戏和发展潜力。
当家长描述日常生活状况时,孩子显然地成为常规的破坏者。其他人的需求或喜好都被抛到一旁。许多家长甚至不敢妄想过正常生活。他们不带孩子出门,因为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令他们丢脸。有些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出门,因为他们不想丢下孩子逃避责任。不正常的生活形态像癌症一样破坏了孩子的发展潜能,也损毁了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灵及生理健康。在独裁要求百般顺从的情况下,隐藏着痛恨这个障碍和孩子的罪恶感。谁会承认对一个天使般的障碍儿心怀恨意呢?面对着一张带着悲剧的无辜脸庞,又有谁能不心软呢?
探讨自闭儿对父母及家人所引发的情感,有助于改善现状。父母若能够真正了解到坚持原则可以增进孩子的认知及情绪发展,他们就比较能够坚守原则及界线。他们可以经由协助将偏离的行为正常化,并且对孩子有希望与期待。对于暴君儿童必须有求必应的想法一旦破解,家庭便可获得极大的解脱。
自闭症儿童不需要因为一时冲动就去开冰箱,或是自己选择睡觉的时间和地点。他们不需要因为自己晚上睡不着,就去霸占其他人的床。他们不需要一时冲动就去触摸母亲的胸部或拉扯母亲的头发。他们无权去翻弄别人的手提包或口袋,或是拿别人盘子里的食物来吃。除非限制的原则建立起来,否则没有人知道孩子是否真正的理解他们的行为,也没有人知道孩子和其他的家庭成员是否在开始正常化的生活后,有较好的感受。诸如此类的因素有其特点,本身也具创造性,同时也为研究其他领域提供路径。
要说明上述种种的改变需要花费时间。有些父母在面对孩子无理的行为时,相当被动,而隐藏在被动下的原因是父母认为孩子不懂。他们相信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可能是外星人,是个他们必须负责的怪胎,他们有意识地接受他,却又无意识地憎恨.他。而沉默的孩子代表了父母自身怨恨的层面或是他们内在的父母形象,在爱恨交织的影响下,造成孩子蒙受许多不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