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强化训练不是强迫训练
我们经常提到自闭症儿童的强化训练,那么该如何理解强化训练的意思呢?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对强化训练有一些错误的认识,直接影响了自闭症孩子的训练。
首先,强化不等于强迫,把"强化"理解成"强迫",是认识误区中的"头号杀手"。有一次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李豪斯的爸爸对我讲了他在家庭训练中的一些处理孩子害怕训练,逃避训练,抗拒训练的行为。他认为对孩子的问题决不能"心慈手软",该强迫解决的,强制最有效,惩罚也可以作为强化物,为此可以不惜武力。这是典型的认识错误,坦率地说,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做法的确不可取,针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正确地站在儿童的角度。无论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什么项目的训练,对孩子施行强迫,使孩子的心理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中,长期下去会让孩子对学习性活动产生害怕、厌倦、反感等抗拒心态,这样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他们以更加强烈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反抗,寻求自我保护,从而造成孩子和家长、老师之间更大的交流和沟通障碍。不言而喻,频繁出现的刻板行为,东张西望、乱跑乱爬、怪声尖叫、甚至出现攻击、破坏性的行为就是他们对这种强迫的回应。长此以往,不仅对学习性活动,对任何形式的人际交往都会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自闭性"病态表现。总之,用强烈的,不顾及孩子心理需求和承受的,简单粗暴的手段,不认真探寻孩子拒绝学习和训练的原因的做法是百害无一益的。
其次,把强化训练等同于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运动量"、"大剂量"的训练。不少家长以为强化训练就是集中一段时间对孩子进行集中训练,他们往往带着速成的心理把孩子带到机构讨教训练秘方,期望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孩子的问题。众所周知,孤独症儿童的训练需要终生不间断进行,辅助他们逐步成长,这就不仅需要在专业机构由专业训练师进行一对一的强化训练,更需要家长做长期的爱心投入,无论训练怎样进行,在机构和家庭训练之间如何选择,以"大剂量"在短时期内进行强化训练所取得的效果,相对于孩子的问题都只能是杯水车薪,甚至无所补益。
另外,若孩子出现不配合时,绝不可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使其完成,而应该用奖励诱导的方法,让孩子向我们所要求的目标接近,这就是用强化手段发展目标行为,减少、消除刻板行为。强化手段包括使用强化物,语言强化、动作、表情强化及其他社会强化手段,强化手段的使用可用正强化激励,也可用负强化警示,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训练中的具体表现,选用合适的强化手段,使用正确的强化方法,这就是强化训练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