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妈妈张敏含泪自白
作为被传统观念侵染过的70后女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孩子的妈妈,我多次鼓起勇气想把自己的心路历程,生活的辛酸与无奈说出来,不管是亲人朋友,都劝我:“家丑不可外扬,你儿子已经完全康复成一个健康的孩子了,孩子以后面临就业,娶妻成家,何苦再翻腾出来那些痛不欲生的经历呢?”
因为我有文化,对儿子患孤独症认识早,求医治疗及时,儿子才健康如初,我才找回做妈妈的自尊;而天下有多少爸爸妈妈,不了解孤独症症状,或是不好意思承认这样的病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导致延迟治疗,给孩子造成终生残疾人格缺陷,也成为父母心里的疼,成为社会负担?
不行!我要说出我的经历……
我是河北省邯郸市人,名叫张敏,70年代生人。为了让像我孩子一样遭孤独侵袭的儿童们尽早摆脱孤独,尽早融入社会,作为家长,作为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不放弃,不畏惧,与孤独抗争到底!尽一切努力,去创造一片天地,我要以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说: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智障儿童健康成长,是人类文明体现的重要指标!让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贫富、贵贱、健康或疾病,正常或特殊都可以享受同样的阳光和蓝天,同样呼吸早晨清新的空气,感受温馨的夕阳……
大学毕业后,我在自己出生的邯郸市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里,很快考取了评估师。与丈夫1998年结婚,品尝着婚姻的甜蜜与幸福,2000年,一个白胖的小子呱呱坠地,“点儿”这个小名在十月怀胎中,我和丈夫日里夜里不知道,不知道轻轻地呼唤多少遍?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全家别提有多高兴?我仿佛一下子成为了全家的功臣,一时间婆家、娘家、一切生活节奏都以“点儿”这个音符为旋律弹奏,连邻里都为之高兴。那些日子,丈夫洗尿布、做饭、干所有的家务,为我也提供了最为全面的服务,生活中所有的阳光与喜悦照耀着我,像天下所有幸福的母亲一样,我兴奋地憧憬着儿子美好的未来。
初为人母的幸福与充实,一天一天过去,转眼点儿两岁多了……渐渐地我发现白白胖胖的点儿有一些异常的现象,不会仿说,流着口水,精力旺盛不停地奔跑,喜欢看广告和天气预报,叫他时并不答应好像是一个聋子,其实他的听力并无问题(叫他吃雪糕时跑的比谁都快)。我的母亲和我感觉一样,似乎有些不对劲,可是当时无论如何也不愿想象:孩子难道有问题?应该不会吧!也许真像奶奶说的那样:孩子只是开口晚,贵人语迟嘛!就这样日子还在一天天过着,儿子过了3岁,迟迟的语言始终不能降临,只有简单的一个字:吃、拿,他的行为更加异常,喊他名字还是不能答应、手指开始在眼前晃动、原地转圈不止,精力超旺盛一分钟也不能闲,摆放物品在固定的位置,喜欢玩某些纸盒或瓶盖之类的不是玩具的玩具,真正的玩具却没有兴趣….当时,我的紧迫感越来越重,母亲也一再地催促我:“快去北京看看吧,点儿这是什么问题?”这时的丈夫还是不信孩子有问题,总是对我说:我小时候就是多动症,这不是大了就好了吗!奶奶也一再的宽慰大家:“孩子大些自然会好的。”总之,是虚荣心特强,不敢面对这个问题。为此,全家上下争执过多次,也吵闹过多次,也去过市里的医院多次,但始终没有人告诉我孩子到底是怎么了?终于,点爸爸、奶奶在我的一再要求之下,陪我和孩子一同来到北京儿研所,那个专家竞然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回去吧,孩子没什么大事,有点孤独倾向而已,多教教吧”说的轻松的简直像感冒。天哪!当时,我记得出了医院大门,奶奶和爸爸的神情是不已为然地对我说:“看,专家都说没什么大事吧,瞎耽误功夫!”我无言以对……
回忆到这里,我的手指头在发抖,心纠结在一起,对不起,我只有等心绪平静后再向大家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