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交谈看看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倾向
年幼的孩子可能会诉说肚子痛。但是别的症状要靠父母的观察和医生的诊断。有一种新的电脑化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孩子的讲话来分辩自闭症,不是根据孩子说什么,而是怎么说。
这个系统是由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利纳基金会研发的。它让孩子全天戴着一部特别的声音记录器。这个记录器能捕捉孩子的声音和其它音响,然后由特殊的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电脑软件首先把孩子的声音和其他人说话的声音进行分离。然后分析孩子说的字句和音节,与12种与自闭症有关的说话模式进行对比。
这种分析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分析16小时的录音,可能要花费6小时甚至更长的电脑时间。
美国孟菲斯大学的研究专家金布罗·奥勒介绍这个系统说:“这项自动化分析方法是首次系统地显示,发音是分辩自闭症和非自闭症的方法之一。”
奥勒说,这个系统被认为是一种研究手段,而不是临床诊断方法。但是他补充说,它开启了诊断自闭症的一种新方法:
“例如,我们应该能够研制出一种筛检手段,根据这类录音,诊断出百分之86的儿童自闭症病例。但是我们并没有建议说这是一种临床检查方法,应该说这是未来用于临床检查的基础。”
尽管它有高度的准确性,但奥勒强调指出,这种试验不能作为诊断自闭症的唯一方法。但是他说,这种方法会有所帮助,因为目前的自闭症诊断完全依靠评估,而不同专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不理陌生人不是“自闭症”
从一些幼儿园了解到,当前孩子这种交往上的怪现象十分普遍。如果有客人走进教室,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客人好!”可到了操场上,客人与孩子单独交流时,孩子就不予理睬了。
对此,儿童心理专家说,孩子形成这种习惯的原因,与家长、老师的教育有关。不少孩子从记事起,家长和老师反复告诉:“如果有生人要带你走、给你东西吃或跟你说话,不要理他。”特别是4岁以下孩子,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几乎是一片空白。家长、老师的教育,成了孩子心中的“处世原则”,在生人面前,他们会本能地失去安全感。但这种现象与“自闭症”有本质区别,家长不必担心。“自闭症”又叫“狐独症”,多是与生俱来的,发病于两岁半以内。患童不会与人交流,对家长、老师也一样。
医生提醒家长和老师,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到专科门诊检查,不要一味认为孩子认生或内向,以免贻误治疗,影响孩子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