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头疼的行为偏差
专精儿童发展的小儿科医师在彩虹两岁时就曾对我提出警告,彩虹的语言治疗进展比彩虹的智能发展慢很多,而且彩虹非常活泼外向,他说这样下去会有问题。没多久,我们在彩虹的语言治疗上摔了一大跤,以致于因有语言障碍而引起的行为偏差果然出现,接着彩虹又出现类似过动症的症候,让整个情况变得更覆杂。
彩虹的偏差行为起因自语言障碍,因沟通及表达能力的不足,造成他情绪上容易产生的挫折,而产生偏差行为。如果我只针对偏差行为做矫正,但不加强训练他沟通与表达情绪的能力,彩虹的偏差行为仍然会出现,因为没有治本。如果我专注在加强彩虹的表达能力,而暂时‘原谅’、‘放过’彩虹的偏差行为,他的这个行为又会变成他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了以后,变成他的个性,所以彩虹的偏差行为矫正是最我头痛的。
我将我所接触到的行为偏差儿童案例做个分析后,归类出以下几个特点,给大家做个参考:
1.因语言障碍引起
无法适时找到与人沟通及表达的方法,所以引出令人不能接受的行为。例如你要小孩洗手,但他已经洗过了,你却仍以为他还没有洗手,甚至还骂他不听话不洗手,要他如何告诉你「我洗过了啦」心里急了气就来了,却不知道要怎么让你知道,只好用打或用跳来让你知道你误会他了。
2.因情绪障碍引起
情绪障碍多半是小孩对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不明白不了解所引发,例如你和朋友一起喝茶聊天,心情越来越好所以音调声音越来越高,在孩子听来跟妈妈骂人时候一样大声。小孩不了解,开始生气你们两个为什么要吵架,甚至可能为了保护妈妈而出手打你的朋友。
3.因被压抑而引起
这种情况会出现在特殊家庭里面,父母为了这个训练那个治疗而有些压力,无形中将压力移转到孩子的身上而仍不自知。最常见到的是过动儿家长因为怕过动儿在公众场合出现过动行为而难堪,每每在过动儿还没站起来之前,家长就已经喊出「坐下不要跑」,可是其实孩子可能只是想站起来伸手拿离他较远的薯条。或是对孩子来讲,为什么妈妈可以让没有过动症的姐姐跑来讨去,他就不行?
4.因药物或饮食不适应症而引起
有些药物或饮食的不适应症会让孩子情绪焦躁,以致容易生气,出现不能被接受的行为。注意,我说的饮食不适应症与食物过敏是两码子事,不一样的。
5.因家庭因素所引起
大家看到这一点后想必直接的反应就是「嗯,没错,吵架、离婚」。不,我要说的是家庭的生活习惯,例如我最常见到的爸爸习惯对妈妈用吼用叫的,小孩耳濡目染,分不出轻重,对妈妈也就用吼用叫的,出言不逊。另外我接触到的一个情形是妈妈爱骂人笨蛋,你知道吗?这小孩走到哪,这些字就用到哪,不管开不开心,好像想到就用一下,别人给他饼干,他不会说谢谢,他用笨蛋两个字谢谢你。
6.为吸引他人的注意
这种情形较常出现在缺乏安全感或常被冷落的孩子身上,举个可能大家很熟的例子,因为可能就发生在你的家里。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累的筋疲力竭,瘫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突然看到听到小孩用力摔玩具,还故意往爸爸妈妈身上摔过来。爸爸妈妈吓到或气到跳了起来,好了,孩子的目的达到了。其实不是孩子有心机耍这种手段,而是孩子会尝试各种让爸爸妈妈看他一下的方法,唱歌?可能没反应,不然就是爸爸随便敷衍一声。再换个方式,跳舞?老爸老妈累到视若无睹。再换个激烈一点的,大叫,咦,有反应啰,妈妈起身要小孩不要叫,小声一点。好,再加点,拿东西丢人。果然,爸爸妈妈都跳起来了。以后就用这招,每次出招每次有效。
7.积习难改
行为及心理学家对人类的行为做研究之后发现,一个动作连做17次后,会便成一种习惯。例如一坐下就开始摇你的脚,接下来每次坐下你就开始谣脚,摇着摇着就变成你的习惯。以后当你再坐下来时,脚就会不自觉的开始摇起来,通常要等到别人提醒你「嘿,咖啡被你摇出来啰」你才发现什么时候你有这习惯了。孩子有时候的偏差行为只会针对同一个人,例如她只敢骂或打妈妈,却不会骂爸爸,这就是习惯了对妈妈做这样的行为,习惯改不掉了,再大要改就难了。
看完以上的分析,对你了解孩子的偏差行为是不是多点帮助了呢?曾经有个爸爸问我「小孩偷东西怎么办?」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儿童心理上对于小孩偷东西的的正确解说应该是「孩子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孩子为什么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呢?一是他太喜欢,二是不小心,三是他要得到大人的注意。这类偏差行为只要找到真正的原因,要矫正就不困难。
还有一个也令家长头疼的问题是孩子会说谎,怎么办?同样的,分析说谎的原因,一是陷害别人,二是推卸责任,三是要得到大人的注意。我写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提醒大家,孩子的行为偏差一定其来有自,就算是把你气死的偷东西、说谎这类偏差行为,也都有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偏差的行为一定要矫正,而且越早矫正越好。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要矫正孩子偏差行为的目的,不是要孩子做个十全十美、无缺点的孩子,我们是希望不要因为现在出现的偏差行为,在日后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甚至变成孩子的个性。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