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家长帮助孩子的一些康复训练方法
1、语言准备期
一般来说,从出生到1岁是语言的准备期,包括语言产生和理解两方面的准备,孩子听懂和理解别人的说话,但还不会表达,这时成人需要经常与孩子说话,让孩子模仿成人的口型练习发音,发元音到发辅音进行反复练习,让孩子在练习过种中理解发音的含义和方法。
(1)模仿发音
在孩子注视家长时候,家长可以用夸张的口型孩子进行互相交流
(2)多与孩子聊天
可经常呼唤孩子的名字,帮助其做出相应的反应,与孩子讲自己正做的事情。
让孩子模仿成人的口型进行发音,使孩子能够逐步控制嘴巴和舌头的肌肉,使发音的本领更加熟练。
二、帮助幼儿理解语言
尽量把与孩子生活有关的人,动作,物品名称和使用的动词联系和起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含义,加深对词的印象。
(1) 动作回应
如: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五官,开始成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教孩子进行辨认,如说“指鼻 子”,就用手指一下自己的鼻子。
(2) 看图说话
选择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图片书,边看边讲,介绍内容时言简意赅,也可以围绕图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 注意:把陪孩子看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游戏,帮助孩子练习说话提问不要操之过急。
(3) 感受实物
选择孩子生活,环境中比较熟悉的东西,摆放在可明显辨认的地方,讲解时要发音清楚,准确,尽量使用儿童语言。
三、用正确的方法训练语言
(1)看图讲故事
照图书给孩子讲故事,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对语言的感觉,还可以强化对语言的记忆,成人要根据画面多提问题,增加孩子说话的机会,通过看图讲故事的训练,可以使孩子懂得许多道理,明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启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我问你答
一般孩子比较喜欢用对答的方式进行交流,因此,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经常提一些孩子熟悉的人和事的问题,让孩子进行回答,如“你叫什么名字?”“谁在唱歌?”等等,回答时可以适当地对其进行启发,并给一些思考的时间,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和思维方面的训练。
(3)练习日常用语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些“是”、“不是”、“要”、“不要”、“我的”、“你的”、“这个”、“那个”、“什么”等表示时间或状态的生活用语。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正确地使用。
利用平常的对话,帮助孩子理解是、不是、不可以、不能、不会等,代表否定的词语。
通过在生活中多给孩子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是不是,要不要,好不好,在哪里,怎么样等,增加孩子说话的机会,提高其思考问题的能力。
借助游戏的方式进行造句,帮住孩子理解你的、我的、他的等人称用语。
利用与孩子对话和聊天的机会,帮助孩子理刚才、然后、必须、可能、就、如何等生活用语。
(4) 练习儿歌
练习儿歌和童谣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
选择一些词句简单,押韵,有节奏感,有变化,容易上口的童谣或儿歌,特别是一些带故事情节或多或操作性强的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孩子不会说话时,可以跟着成人背诵的节奏做动作,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随着成人说出最后压韵的字,以后可以逐渐说出完整的儿歌。
家长可以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认真地欣赏孩子背诵的儿歌。
(5) 阅读练习
训练阅读是语言发展的组成部分,是训练语言的基础,阅读不仅是用眼睛来看,而且还要依靠听觉、触觉、前庭平衡的协助来理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练习方法:
A 安排如果合适的教材。
B 选择合适的教材
一般来说,分为图片和图书两大类,要色彩鲜艳,线条和形状清晰,图形简单,形象自然,逼真,主题以孩子比较熟悉的自然科学或生活事物为主;如: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
C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成人要用丰富的词汇,表情和手势耐心反复地讲解书中的故事,以激发孩子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