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孩子强制要买某东西否则哭闹问题
案例:孩子三岁,在逛超市的时候,看见了糖果,嚷着要妈妈买。妈妈说:“宝贝,家里的糖你还没吃完呢,等吃完了咱们再买。”宝贝一听妈妈不给自己买,立刻开始发脾气,他用手抓妈妈,嘴里说着:“打妈妈,妈妈坏。”伴随着大哭,嘴里不依不饶说着:“我要买糖,我就要买糖。”妈妈坚持自己的立场,就是不答应,一旁的爸爸见周围的人都在指手画脚地看,糖果也就几块钱,碍于面子,也是心疼孩子,就说:“宝贝不哭啊,咱们买,买还不行吗?来,拿着糖,咋们结账去。”宝贝破涕为笑。
分析:孩子看见糖果要买,是天性。妈妈解释家里有糖,吃完了再买这是树立孩子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孩子发脾气,目的就是要买糖。妈妈不答应,所要传达的消息就是——你哭也没用,孩子行为没有得到强化,以后再用哭闹要求妈妈买糖的机会就会减少。妈妈眼见就要成功,爸爸半路杀出,充当好人,既强化了孩子哭闹的行为(也就是以后哭闹肯定能达到目的),又捣毁了妈妈的教育模式。也就是他既没有管教好孩子的行为,也得罪了自己的老婆大人。
事件:孩子要买糖,妈妈不答应,孩子开始哭闹和打妈妈。
第一步:妈妈用手控制住孩子(孩子从小要知道不可以打父母和长辈)。
第二步:妈妈跟孩子说:“我最后重复一次,我们吃完家里的糖再买。” (语气强硬)
第三步:如果孩子停止,那么一切照旧,继续逛街。(但是这个可能性很小);如果孩子继续哭闹,那么妈妈放下已经放在购物车里面的东西,拉着/抱着孩子,离开超市。途中不要解释,不要劝,一句话都不说。
第四步:带孩子回到家中,等孩子自己平复情绪(期间给孩子补充水分,让他哭吧,除了给水,什么都不要给,切忌回家给他吃糖)。如果这个期间,孩子要求抱抱,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讲道理(没用)。抱着就好。
第五步:孩子平复了情绪,一切照旧。不要翻旧账。没用!
如果之后去超市,仍然发生这类事情(应该会发生几次),按照上述的方式,几次之后,孩子就不会用哭闹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后果性的干预做的时候很“残忍”,但却是行为干预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如果家长不能承受这种压力,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去帮助避免行为的发生,但不建议在行为发生的时候去强化问题行为。
在事后与爸爸讨论,并达到一致意见:请配合妈妈的行为,孩子不吃糖不会出什么大事情的,哭就哭吧,可是他在为了一颗糖打自己的妈妈,这是要严肃对待的,所以绝对不可以在这个时候,让他得逞,否则今天是打妈妈,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开始打爸爸,或者其他人。不仅需要获得爸爸的理解,也希望爸爸在未来也可以根据以上步骤,配合或执行。
预防步骤:
爸爸妈妈可以在要去超市之前,和孩子一起准备一个购物清单(三岁孩子,可以用画的),如果家里孩子喜欢的吃的快要没有了的时候,主动提醒孩子:“宝贝,你看,米饼还剩一块了,今天去超市我们要再买一包新的哦!”这样逐渐让孩子明白:1)东西快没的时候,我可以买新的;2)东西还有很多就不用买新的;3)遇到孩子突然想买,可是家长又不愿意给他买的时候,就可以把清单拿出来,让孩子看:“宝贝,这个不在清单里,我们今天不买。”
注:行为干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见效,所以即使你使用了预防措施,仍然会出现孩子坚持要得到的状况。如果你清楚地知道,孩子得不到一定会出现情绪的爆发,但你不希望在公共场合里对孩子进行后果性的干预,那么请不要测试孩子的底限(即,先尝试拒绝,在孩子不接受你的拒绝时妥协),要投降就早投降。你什么时候给糖果,就会强化给孩子糖果之前发生的那个行为。如果是在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你同意了(虽然你并不想同意),你强化的是孩子正确提要求的行为;如果在孩子和你讨价还价的时候你同意了,你强化的是孩子讨价还价的行为;如果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你妥协同意了(通常家长会说,如果你不哭就给你买),那么即使孩子能停下哭闹,你仍然强化了孩子哭闹的行为。
干预练习:
建议家长在家里养成孩子要什么(不管是任何东西,包括孩子可以随时得到的和限制性的物品)都整的家长同意的提要求的好习惯。比如:妈妈,我可以吃饼干吗?可以喝牛奶吗?可以画画吗?可以看电视吗?可以玩手机吗?妈妈陪我玩小汽车好吗?妈妈给我讲故事好吗?
养成孩子询问的习惯的好处:
1.给你拒绝的机会,也让孩子练习“接受自己的要求被拒绝”这个结果:经历越多,接受程度越高——习惯成自然。
2.在正向的环境中练习:孩子每天绝大部分的要求都是家长能满足也会满足的,只不过我们习惯于只告诉孩子“哪些不可以得到”。孩子养成提要求的习惯,家长就有机会大量地对孩子的要求说“好的”“可以”,只对少量的要求拒绝,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可能在90/10,甚至于95/5。
3.有机会捡选孩子不太在乎的东西来拒绝:如果孩子的问题行为已经相对严重,也就是说只要拒绝孩子的要求(他特别喜欢的东西),情绪问题应当会爆发,那么这一条应当比较重要。在家里进行干预的时候,家长先刻意地对孩子提出要求中的一些孩子不太在意的东西进行拒绝。事实上你本并不需要拒绝,只是为了训练而拒绝,让孩子经历要求被拒绝的感受。选择孩子不太在意的东西,可以降低孩子感受到的负面情绪的程度,当然孩子要得到的执着度也自然不太高,这样可以保证干预的成功率——孩子要求,家长拒绝,孩子平静地接受。随着孩子接受程度的增加,慢慢对孩子更喜欢的东西来尝试拒绝,直到你可以拒绝孩子的任何要求。
在拒绝时,请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不行”,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得到。比如,孩子在晚饭前说“妈妈,我要吃饼干”,妈妈可以回答孩子:“现在我们不吃了,吃好晚饭你可以吃两块饼干,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