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好,多数家长也有责任
一、言语前的训练
1.配合能力的提高
⑴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儿童,在对自我行为的控制上往往会较差,例如:不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上课;坐在椅子上后,脚乱踢、手乱抓等。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呢?如果儿童不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上课,我们应先告诉儿童要“坐好”,并根据儿童的配合能力设置目标——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多长时间(例如:5秒),当儿童完成我们的要求后,及时给予强化,然后逐渐提高目标——延长配合的时间。如果儿童经常会出现脚乱踢、手乱抓的行为,我们应该先要求儿童“手/脚放好”。当儿童不能完成我们的要求时,可以通过辅助让儿童完成指令,完成指令后及时给予强化,然后逐渐做到辅助的消失。通过以上方法的训练,可以逐渐提高儿童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
⑵目光注视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面对孤独症儿童时,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让他/她看什么,他/她就不看什么!那么,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儿童不能按要求看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以下的方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①用手挡住儿童眼睛的余光(但不要和儿童发生身体接触),让儿童朝前看,确定儿童看了以后,及时给予强化。
②对于那些对周围的声音很感兴趣的儿童,我们可以尝试让手中的物品发出声音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确定儿童看了以后,及时给予强化。
③对于那些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能听懂“拿、放”或“指”的指令,并能跟随指令做出正确反应的儿童。我们可以尝试给儿童发一个“拿、放”或“指”的操作性指令,在儿童完成指令的过程中,家长要确定儿童看了以后,才让儿童成功。儿童完成要求后及时给予强化。
④如果前面三种方法都不能成功,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将要求儿童看的东西出示在儿童的面前,确定儿童看了以后,及时给予强化。

“听”是“说”的基础,不会“听”的儿童必然不会“说”。“倾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包含着听的兴趣、听的态度、“听”与“看”的结合(即对语言含义的理解)和“听音辨音”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倾听能力。
⑴语音刺激
我们在给儿童做语音刺激时要面对儿童,把物品/卡片放在嘴巴下面,要求儿童看着物品/卡片,当儿童按要求看了后,我们应该及时说出其名称。一般每个物品/每张卡片说三次,每次之间间隔5秒钟,当确定儿童认真地听我们说话后应该及时给予强化,若儿童在听的过程中能模仿发出声音应该给予更高强度的强化(区别强化)。在给儿童做语音刺激的过程中,如果儿童对某个物品/某张卡片特别感兴趣,那么可以用这个物品/卡片多做两遍语音刺激,但是要注意——同一个物品/同一张卡片最多说5次,避免因为太单调而导致儿童对语音刺激活动失去兴趣。在给儿童做语音刺激时,语言要亲切,口型可以夸张一些,语调要柔和一些,但声音不要太大。
目的:训练儿童“听”(听声音)与“看”(看物品/卡片与口型)的能力的结合、听音辩音的能力及对词义的理解,并通过有效的强化引发儿童对“听”的活动产生兴趣,通过正确的训练使得儿童用积极的态度去“倾听”。当我们明确了语音刺激的训练目的后,我们就不会把语音刺激训练与仿说训练混淆。
⑵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儿童听他人说话时要眼睛看着对方,不要随便乱动,要安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
当然,以上的要求对于大部分自闭症儿童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不应要求儿童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就能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而是把它作为长期的目标去逐步塑造儿童的行为,通过训练帮助儿童逐渐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
3.模仿意识的建立及模仿能力的提高
因为言语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要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必须先建立儿童的模仿学习意识。我们可以通过模仿使用物品、模仿粗大动作来建立儿童的模仿学习意识。通过训练帮助儿童建立起模仿学习的意识后,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儿童的模仿能力。逐步对儿童进行精细动作模仿训练,按节奏模仿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训练,嘴部动作的模仿训练,为儿童有意识地模仿说话打好基础。
4.把说话和情景(实物和动作)紧密结合起来——理解语言
把说话和情景(实物、动作、活动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是使儿童理解语音的主要方法。儿童理解词义是和语言情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儿童要喝水时每次都代替儿童说“我要喝水”,让儿童明白要喝水时应该说“我要喝水”;儿童要吃东西时每次都代替儿童说“我要吃…”,让儿童明白要吃东西时应该说“我要吃…”;儿童需要帮助时每次都代替儿童说“请帮帮我”,让儿童明白需要帮助时应该说“请帮帮我”等。
我们除了在儿童有需求时把说话和情景结合起来外,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训练,例如:当儿童看见汽车时,我们可以及时地对儿童说“汽车”;当儿童看见有人在踢足球时,我们可以及时地对儿童说:“他们在踢足球”等。通过以上的训练帮助儿童理解词义,让儿童明白不同的情境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当儿童习得语言表达能力后,他就能在不同的情境使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了。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阶梯
虽然语言有其复杂的大脑生理基础,但是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出来的,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阶梯式发展,语言发展也要遵循一般规律。在此我将儿童的言语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以供大家对儿童进行言语训练时参考。
1.模仿(仿说)阶段
⑴模仿发单音,如:啊、屋、一、哎、到、要、不、我等。
⑵仿说叠音,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谢谢等。
⑶仿说词语,如:苹果、草莓、斑马、天安门等。
⑷仿说短句子,如:我要喝水;我要吃等。
⑸仿说长句子,如:我要出去玩一会儿等。
⑹仿说复合句子,如:因为我累了,所以我想出去玩一会儿。可以吗?
对儿童进行仿说训练时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1.从你所教个案最容易发出的音节开始进行训练。
2.教导儿童仿说功能性的语言(如:是、不是、要、不要、帮帮我、……),以便儿童能稳定、准确地仿说之后,他能够使用口语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2.应答阶段
本阶段是指儿童对他人的问话能做出回应/回答。
⑴听到他人叫名字时,能主动答应“诶”或“到”。
⑵回答四类问句
①特指问句:“这是什么?”
②一般疑问句:“这是**吗?”
③是非问句:“这是不是**?”
④选择问句:“这是**?还是---?”
⑶抽象性语言
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a、一因一果;b、多因一果。
②回答“如果”的问题。★a、一因一果;b、一因多果。
3.主动表达阶段
⑴情境性的表达
①表达生理性的需求。
②表达社会性的需求。
⑵情感的表达
①表达自身的情感感受。
②感受他人的情感并表达。
⑶使用问句
学会使用“这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谁…?”等问句,向他人寻求帮助/答案。
⑷描述性语言
①用一句话描述图片/物品。
②用几个形容词描述物品。
③不用形容词描述事物。
④描述怎样做一件事情。
⑤描述一个话题。
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交流阶段
⑴交换信息:“我有……”“我看见……”“我叫……”等。
⑵按要求转述信息。
⑶情感交流。
以上的言语能力发展阶梯是按顺序性排列的,那么我们对儿童进行言语训练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孩子学会仿说以后,我们再循序渐进地训练他的言语能力,逐渐教会他主动表达。”我们在对儿童进行言语训练时,首先要了解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阶梯,然后根据儿童的能力设置合适的目标进行训练。我们不要盲目地要求孩子,而要遵循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训练,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我们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请大家谨记: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出来的(阶梯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