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使的孩子”回到人间
图为:程翔放学了,孩子们跳着跑着出了校门
图为:李明凤送给父母的书法作品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记者夏盛) 提要:有人说,患智障和自闭症的孩子都是“天使的孩子”。在武汉市江岸区辅读学校,有100多个“天使的孩子”。他们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关爱和培养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2007年第12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上,湖北省共获得20枚金牌,该校就获得了13枚。近日,记者走进这所学校,了解到许多感人的故事。
辅校实验班的一堂课
“走楼梯,要记住,不奔跑……”5月的一天上午9时,在江岸区辅读学校,班主任韩静正在教实验班一年级的9名学生学习上、下楼梯。这是一间温馨的教室:一个讲台,9张桌椅,三个一排呈正方形摆在中间,最后面靠墙的两个角落里有两张桌子供老师办公;前方的墙壁写有“欣赏自己,感受快乐”、“我最棒”等标语;左墙一个架子上放着9个学生的档案,彩色的文件夹,分三排放着,整齐而美观。“小斌,上课了怎么不回到位子上去?”韩老师突然发现小斌离开了座位,身子趴在窗台上,眼睛直直地看着窗外。韩老师走到小斌身边,拉住他的手轻声地说,“小斌,你还想进音乐组吗?”“我要进音乐组、我要进音乐组……”
小斌一边喊着,一边被老师“拖”到位子上坐好,课堂才安静下来。
初看起来,你会以为这只是孩子一时的调皮,可整堂课下来,才发现这类情况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后排两个学生年龄明显大于其他学生,左边一个男孩,右边一个女孩。男孩好动,整堂课他的头就一直左右摇摆,一会看看东边,一会看看西边,很少将目光停留在黑板上。右边的女孩正好相反,她始终保持一个姿势,盯着窗外看。有时候,她会略转过身,盯着记者看一会,笑几声,然后继续转过去,看着窗外的球场,一直到下课。
前面几个学生则显得过于“活跃”,他们始终围着老师,显得十分热闹。只要老师提问,他们都会踊跃回答。其中一个孩子尤为突出,记者看到,他几乎整堂课都趴在黑板下面写汉字的偏旁。即便老师叫他回到座位上,他也会突然站起来,到黑板前面去写字,直到老师再次把他“赶”回自己的座位,如此不断反复。
下课前10分钟,突然一个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要上厕所!”接着,另外三个同学也纷纷站起来,说他们也要上厕所。老师耐心教育说:“下课时间才能上厕所,下次不许这样啊!”可是,对这句老师说了很多次的话,不少学生基本上充耳不闻,他们仍然会在课间突然要求去上厕所。
学校老师告诉记者,这只是孩子们在江岸区辅读学校一堂普通的课,也是他们逐渐康复的第一步。为了帮助这些患病孩子康复,学校设立了康复中心,并由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做好记录。“从站立、撕纸、认识图形到识字、写字,虽然很被动,但他不排斥。”这是记录表上记录的信息。这些表就放在学生档案袋里,每天都要家长、老师签字。“叮当……”下课了,孩子们来到操场上玩耍。“叔叔好!”见到记者,学生都主动上前打招呼,淳朴的声音和灿烂的笑容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天真活泼。
上课、下课……经过辅校老师们耐心而艰苦的努力,许多孩子取得了大家意想不到的成绩。
智障孩子当上特奥大使
独生女李明凤刚出生时白白胖胖,谁见了都夸她长得好,一定是上重点大学的料子,身为工人的李爸爸也下决心要把女儿培养成材。“女儿近两岁才会说话,但我们想到可能是发育得比较晚,所以没有特别照顾。”李爸爸对当年的大意追悔莫及。
7岁那年,李明凤进了江汉路小学读书,但学习明显跟不上同龄的孩子。每次放学,小凤总是埋着头,最后一个走出来。问她怎么回事,小凤也不说。回来以后,小凤不会写作业,总是哭。“你还哭。”李爸爸以为小凤贪玩,就骂起来。现在想起来,李爸爸后悔不已。
后来老师建议家长带小凤做一个检查,检查结果让家长非常意外和难以接受。小凤被查出是双侧大脑半球异常,这让都下岗的夫妇有天塌下来的感觉。10年过去了,谈起女儿的病情,李妈妈还是一度哽咽。她说,“得知女儿患了自闭症后,我当时想得最多的就是抱着小孩去跳海,一了百了。”
考虑到孩子实在跟不上其他正常的孩子,李爸爸找了很多学校,最终将孩子送到江岸区辅读学校。在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小凤慢慢成长,变得自信起来。一段时间后,父母对女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十分满意,“小凤不仅能自己穿衣、洗澡,还是一把干家务的好手。”
小凤从2004年开始接触体育,老师发现,小凤在骑自行车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为此,老师对她开始了特殊的强化训练。每天早上6时,小凤就要到学校,围着操场先跑10圈,然后开始提铃、举铃练力量,小凤最初耍了些小聪明,每次跑了9圈就想敷衍了事。“老师骂过我,我就不想练了,后来大家都劝我,我才想通了,既然做了就要做最好。别的同学都哭过,就我不哭,再累也不哭。”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下,小凤骑自行车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2007年10月,小凤参加世界特奥会,获得特奥会女子自行车比赛的金牌,并当选为中国特奥形象大使。李妈妈当时特别高兴,一把抱起女儿哭着说:“小凤,你是最棒的!”今年3月,在李妈妈生日那天,小凤送给母亲一幅自己写的书法——“大爱无痕,大爱无疆”。“没想到小凤的书法这么好,我真是太高兴了。”李妈妈流下了幸福的眼泪。现在,小凤的父母不再害怕带女儿出去,“小凤是我们的骄傲。”他们这样说。
舞龙舞出孩子们的自信
并不是每个智障的孩子都像李明凤一样,有自己的特长,为了锻炼他们的能力,学校还组建了一支舞龙队。“这种群体性活动,我们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校长王章说。
正常人听教练讲解一次,示范一次,练习几遍就会了。可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来说,往往这次记住了,下次又忘了,常常同一个动作,有时要练习上百遍。舞龙中一个最简单的“抽把”的动作,手和脚要协调,同时进行,每一个动作都是老师手把手地教,可还是有学生经常会做“同边”。做一个“盘龙”造型,就是将龙的整个身子缠起来,龙头在最上方,然后解开恢复成一条龙。可特奥运动员位置感、方向感都不强,花费了好几天才学会,做到有意识地跑位、站位。为此,指导老师朱宛燕和夏正光花费了不少功夫。
有一次训练,套路表演到一半,小伟突然蹲在地上不舞了,口里大声嚷着:“我好累,要回去,要回家。”听他这样说,陪练的老师们都上前安抚他,朱老师又单独跟他谈心。通过老师和家长的不断劝说,小伟终于明白参加世界特奥会,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既可以全面锻炼自己,增长见识,又可以为父母争光,为国争光。他终于点头答应听老师的话,积极配合训练。
一天,一个月……这些最开始连基本的舞蹈动作都难以做好的孩子们,现在不仅能将手中的长龙舞动起来,还能完成一些优美的造型和具有一定难度的竞技动作。2007年,辅校的舞龙队成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特奥运动会。虽然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没有拿到奖项。一些孩子哭了,哭得很伤心。比赛结束后,有位上海大妈和一名志愿者跑过来竖起大拇指,“你们是好样的!”孩子们听了,都紧紧围住老师欢呼。
看到自己的孩子活泼起来,家长高兴地说,“我家的孩子变了,变得开朗、自信了。”
甘做“高级保姆”的老师
在去年10月闭幕的第12届世界特奥会上,江岸区辅读学校学生获得13枚金牌。消息传来,最高兴的人要属该校特教老师高柏兰了,因为,高老师班上有9名同学获得了金牌。
2000年,由于所在的学校转制,中专教师高柏兰面临一次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当一名普教老师,还是做一名特教老师?而当她来到江岸区辅读学校,看到这群或智障或患自闭症的孩子们时,她的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有一种疼痛的感觉,她决定留下来。
刚开始,她很不适应,不知道该怎样和这些孩子交流。而当她从外地参加完智残儿童教育培训回到学校时,一群孩子围住她,“高老师,你不喜欢我们了吗?”
看着孩子们一脸的天真与真诚,高柏兰在心底对自己说:“他们需要同情和关爱,我再放弃他们的话,对他们打击太大了!”朋友们却告诫她:“那里不会有任何前途,顶多是个献爱心的‘高级保姆’而已。”高柏兰说:“我愿意做这个保姆老师。”从此,她再也没有动过走的念头。
为了当好这个“保姆老师”,高柏兰自费参加了培训,先后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和全国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2003年的一天,高柏兰刚走进教室,就有学生喊:“老师,小杰拉屎了!”高柏兰赶紧带着小杰到厕所,清理他身上的污秽。这时,小杰把大便弄到自己手上,还弄到高老师的身上。高老师非但没有皱眉头,还笑着说:“你是怕老师记不住你,才把这臭东西抹在老师身上吗?老师记住你了,以后肚子疼,就要上厕所,好吗?”小杰连忙点点头。
与这样和蔼的高老师朝夕相处,孩子们都爱当高老师的“跟屁虫“。“高老师,今天家里来客人了。”“老师,明天我要过生日了。”
2006年,高柏兰引入了“特奥进课堂”的理念,用运动来加强孩子们的身体运动协调能力,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小凤觉得太苦、太累,哭了,高柏兰把她搂在怀里,用自己独创的穴位按摩法来帮孩子放松身心;玲玲挨了批评耍性子不愿意再练,高柏兰就称赞她运动后变聪明了变漂亮了,让她重新找回自信;自闭的小伟不接受训练,围着教学楼疯跑,高柏兰拉着他的手陪着他跑,唤回他迷失的脚步和心灵……每时每刻、点点滴滴的付出,让孩子们深深依恋上了高柏兰,一会儿看不到她就会四处找寻。记者的采访过程几次被来找高老师的孩子们打断,他们拉着高柏兰的手不愿放开。
去年10月,小琴代表我省参加世界特奥会保龄球项目比赛。比赛前,小琴很紧张,站在那里不知所措。高老师把小琴的手拉过来,“小琴,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做个游戏。”通过这种方式,小琴很快放松下来……终于,小琴获得了冠军,从领奖台上下来,她第一个紧紧地抱住高老师:“老师我拿金牌了,谢谢老师!”高老师也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像高老师这样的老师,在辅读学校还有很多,一直在做心理辅导工作的谌添红,为特奥学生提供技术指导的周华辉……他们视每一位家长为亲人,视每一位学生为己出,百倍呵护,百倍关爱,让更多的孩子创造奇迹。
记者手记
一起帮他们打开心扉
他们常常会把精力集中在一些不为我们理解的事物上,并且乐此不疲;他们也会拉着我们的衣角,用黑亮且纯净的眼睛看我们,并且露出最纯真的微笑;他们跟我们一样生活学习,一样沐浴阳光,呼吸空气……只是,他们有他们的世界。
而且,通向他们那个世界的门,许多都被紧紧地关上了。尽管这样,他们跟我们一样,需要长大,需要面对将来的生活,需要融入社会。“这些孩子其实会做很多,但社会上的人不一定会接受他们。”辅校老师的话让我们亦喜亦忧。
或许,他们已经可以自食其力了,只是需要更多的机会,需要我们一起帮他们打开心扉。
愿社会能给这些“天使的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让更多“天使的孩子”重返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