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许是下一个牛顿
他可以很流利地读完整篇课文,却不能理解段落的大意;
他基本不听课,但数学竞赛可以拿奖;
他是个无恶不作的坏孩子,同学不跟他玩他抡起拳头就打,你批评他,他还反问你“啥是批评”……
他,是阿斯伯格症孩子。
说不定,你早已跟他们碰过面,甚或误会他们是古怪、顽劣、无礼的小孩。你该未料到,其实这些孩子遭受着一种令他们无法察言观色、无法理解他人情绪、无法解读身体语言、无法看懂面部表情的终身病症纠缠,以致无法像其他小孩一样,慢慢学习社交的技巧,融入社会。
市一医院左中男教授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社会关注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教育
本报讯 (记者高敏华 通讯员朱英辉)近日,一位母亲在网上发帖呼吁关注自闭症孩子的入学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昨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左中男教授通过民盟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关注特殊孩子(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教育》,指出公众对此高度自闭症(阿斯伯格症)的知晓率极低,往往只把他们当作是问题孩子,而错过了把他们培养成为下一个牛顿的机会。
捣乱大王却是数学天才
体育课在操场撒尿、午休睡觉时哈哈大笑……在桂城南师附小3年级,有这么一个奇特的孩子,他可以很流利地读完整篇课文,却不能理解段落的大意;他基本不听课,但数学竞赛可以拿奖,老师说要是他能理解题目文字的意思,他完全可以全部做对!但同时他把所在的班搞得一团糟,“我们这个班原来是全级最好的班,他一来全部纪律分都给他一个人扣完了!”在同学和老师眼里,小康(化名)是个无恶不作的坏孩子,同学不跟他玩他抡起拳头就打,班里其他同学的家长实在忍无可忍了,联名给教育局写投诉信……“你批评他,他还反问你‘啥是批评’,简直气死人。”
清秀的脸蛋,长长的眼睫毛,规规矩矩地回答问题,昨日记者见到了这个奇特的孩子小康。在记者面前,他像个军人一样笔直地站着,而眼睛却一直游离在远处不跟人接触。“经过医生诊断,他得的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现在还有暴力倾向,我们都不知道送他去哪里上学好。”小康的外婆担忧地说。
阿斯伯格症孩子多被误诊患多动症
“我国是人口大国,按基数算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儿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真正成为奇才的却屈指可数,大部分家庭(家境困难的)基本无法开发这类儿童,以致成为社会的负担。”
左中男教授介绍说,阿斯伯格综合征属于自闭症的高端,他们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能非常专注地从事一项工作,但他们缺乏社交技巧,往往需要别人发现他们的特长并给予他们机会,才能有所成就。而没有被社会接纳的人,成人就会因不能社交而无法工作,有的因不能自制而精神分裂或具有攻击行为。
“我们是从2007年才开始引入该病的诊断,但已经发现太多被误诊为多动症的阿斯伯格症孩子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蒋苏华医生说,因为以前连医学界都没有重视该病,很多的孩子就被当成是普通的自闭症,让他们去接受语言训练根本没有作用。
能否让他们成为下一个牛顿?
“这种孩子如果能够融入社会,在他专注的方面引导,可能以后会给社会创造很多财富。”蒋苏华医生说,许多推动人类发展的名人都曾被诊断为这个病,如爱因斯坦、牛顿等。而在佛山,这种病的孩子人数每年都有增加的趋势。“这个病的发病率目前没有统计出数据,但只有部分有意识的家长会来看,多数自尊心重的家长还不觉得孩子有问题。”
“在美国这类人会受到社会很好的关爱,因此才有比尔·盖茨、纳什、菲尔普斯这样的奇人。”左中男认为,目前在我国,一个家庭如果有阿斯伯格症的孩子是个沉重的负担,家长如果需要工作来维持生活根本无法照顾这样特别的孩子。
他建议,应由医院、大学、教育等机构携手合作成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并培训家长和老师,通过家长—教师—医务人员的互相沟通可以大大增进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理解;学会发现孩子的特殊能力,并对孩子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给予关注。而更重要的是将孩子的特别能力转化到更加广泛的学科和领域中去,奇特者可送往专业机构培养。
据了解,目前在佛山,只有启聪学校准备开设自闭症班,但由于该校的老师主要是针对聋哑或者智障儿进行康复教育,对像小康这样的阿斯伯格症的孩子仍然无法接收。
记者手记
面对着老师、同学、家长的批评,小康一直木讷着,一声不吭,两手贴着大腿像军人一样站着,眼睛一直游离于远处,没有半点的感情流露。而当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会突然像变成另一个人,在园子里疯跑,捡起树枝就啃。虽然是短暂的接触,但看着这孩子真的说不出什么滋味。
少林寺、体育学校、特殊学校,小博的家人想了无数可以安放小康的去处,又一一被否决了。如果有这么一个孩子是家庭的不幸,社会、学校、家庭能不能共同发力,把这种有天才潜质的孩子作为一种财富,而不是一个负担?也许,今天社会给了他一个融入的机会,明天,他将还人类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