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年轻的女教师为“星星的孩子”打开心门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伍迪
“星星的孩子”是“自闭症儿童”的别称。
由于患者一直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他们无法领会他人的需要和关爱,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身体语言都没有。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需要终生监护,但也有一部分人经过长期训练,可以明显改善病情,接近正常人。
在专门教育自闭症儿童的襄樊市某学校,13位年轻的女教师用爱心与耐心,开启了自闭儿童的一扇扇“心门”。
认妈妈“认”了一个月
“这是谁?”在一对一的训练中,沈老师指着一张旧照片问亚亚。“妈妈。”亚亚含糊地说着,这一声“妈妈”让沈老师兴奋不已,更让亚亚的母亲激动地热泪盈眶。
一个月前,亚亚认不出照片中的人是妈妈。和大多数自闭症的孩子一样,亚亚缺乏想象力,他只认识现实中的妈妈,不认识“从前”的妈妈。沈老师反复拿着照片教他,通过一个月的训练,现在他终于对着照片叫出妈妈了。
耐心是第一位的
吴老师拿出玩具草莓问冬冬,“草莓是什么颜色?”冬冬不吭声。“冬冬,草莓是什么颜色?”吴老师笑着再问,冬冬却突然开始不住地打自己,吴老师连忙把冬冬抱入怀中,慢慢安慰他,“慢慢想,别着急。”冬冬终于平静了下来。20分钟过去了,“冬冬,想出来了吗?草莓是什么颜色?”“红色。”
吴老师今年24岁,今年刚刚从湖北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她向记者介绍,由于存在认知障碍,有的孩子记住一种颜色需要花很长时间,有时候记住了红色草莓,同样是红色的苹果,他就不知道是什么颜色了,对待这样的孩子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早干预更易恢复
佳佳指了指自己的裤子,又指了指门外,陈老师乐了,“他现在懂得耍小聪明了!”原来,佳佳想告诉陈老师,现在已经到了上厕所的时间,是下课的时候了。
陈老师说,每到下课的时候,她都会带孩子们去厕所,所以佳佳暗示要上厕所,其实是想说已经下课了。
虽然已经会耍小聪明了,但佳佳仍听不懂很多指示,想要让他站起来,只能说“起立”,如果跟他说“站起来”,他根本没有反应。
既便如此,陈老师已经很高兴了,因为1个星期以前,刚来学校的佳佳只会发出哭声,老师说的话他一句都不懂。
“自闭症的儿童,越早干预,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心理专家表示,虽然自闭症很难根治,但通过训练可以使孩子们更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