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闭症 关注儿童发育行为
“世界自闭症日”的由来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由美国儿科医生里奥.凯纳1943年首先报道。几十年来各国统计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最新数据显示在美国自闭症及谱系障碍疾病的发病率为1/150。根据此数据推算,我国孤独症患者的数量将近550万人,是儿童发育性疾病中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头等疾病。
联合国大会于2007年12月24日通过决议,确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国际自闭症日”(WorldAutismAwarenessDay),让自闭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的重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增加认识,消除隔阂。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患自闭症?目前自闭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有关学者对此开展了极为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胎儿宫内环境因素在自闭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有充分证据显示自闭症是先天的,与家庭教养缺失、养育者淡漠、语言环境复杂等无明显关系,但家庭教育会影响到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过程和预后发展。
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男:女约为4:1。
怎样早期识别自闭症?
目前在我国孤独症误诊率极高,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上众多家庭存在着“孩子大些语言就会好”的观点,同时部分专业人员亦对孤独症缺乏认识。事实上,孤独症的早期诊断确实较为困难,尤其在两岁以前或者症状不典型时。因此对于语言发育落后的婴幼儿,家长和儿科临床、保健医生可以使用简易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ecklistforAutisminToddlers,CHAT)进行筛查,对可疑患儿转介由儿童发育行为专科医生进一步确诊。
简易幼儿(18月以上)孤独症筛查量表
给父母亲的几个问题:
1、孩子曾经玩过“假装”游戏吗?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装喝茶。
2、您的孩子曾经用过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吗?
3、您的孩子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吗?
4、您的孩子喜欢玩“躲猫猫”游戏吗?
5、您的孩子曾经拿过东西给你或向您显示什么东西吗?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更多是“不”,怀疑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有哪些表现?
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三个主要症状,又称kanner三联症。一般从1岁半左右,家长逐渐发现儿童与其他儿童存在不同。
1、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
2、社会交流障碍:交流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
3、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往往在某一段时间有某几种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并非一成不变。
4、智力异常:过去认为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目前随着诊断标准的放松,智力在正常或超常的自闭症儿童可能明显增加。多数自闭症儿童在音乐能力、机械记忆等方面显得有较强能力。
5、感觉异常: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存在感觉异常。
6、其他: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自闭症患儿较为明显,常常成为被家长和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因此常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
不同个体的表现不尽相同,程度也有轻重,表现为典型、不典型或特殊类型的(如阿斯博格综合症)等,可统称为自闭症谱系#p#分页标题#e#障碍(ASD)。
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预后?目前,对自闭症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不等于是不治之症。关键是要早发现,尽早进行训练和教育。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效果较好的几种自闭症训练方法包括结构化训练(TEACCH)、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关系发展干预(RDI)、地板时光(DIR)。
我们强调综合运用训练方法,早期以行为矫正为主,在训练中运用结构化环境和程序进行训练,对训练中的良好表现用行为分析疗法给予强化,从而提高儿童能力和合作性。在达到一定配合水平时,逐渐增强儿童与人交流的愿望。对5岁以上儿童在训练中可辅以有效的药物,控制兴奋、多动症状。
儿童孤独症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儿童的智力水平、
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机干预程度。
儿童智力水平越高、干预的年龄越小、训练强度越高、孤独症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不予治疗的多数孤独症儿童预后较差,小部分患儿随着年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改善。所以我们提倡早预防、早诊断、早训练,抓住最佳时机尽量提高患儿的能力。
“多动症”的是与非
一、我的孩子从小就顽皮,坐不住,注意力又不集中,是不是有“多动症”?
不一定。
从医学角度来看,孩子在年龄、性格、气质、智力以及身体发育等诸多方面,都有其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这就就注定了活泼好动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和“多动症”是不同的。
对6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医生都不会将其诊断为多动症,因为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儿童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症状。即使是再大一点的孩子,要确诊为多动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医生在一定程度上要参考家长和老师的评价,而他们的评价也经常会存在分歧:一个多动症孩子也许在家里可以几个小时地沉迷于电子游戏,而在拼写课堂却无法坐稳十分钟。
事实上,“多动症”的孩子确实从小就比较难带,家长提早关注0-6岁儿童发育行为细节,区分正常的“好动”与“多动”是有益的。尤其是对高危儿童实施个体化养育,定期进行发育监测,可以减轻这群孩子在学龄期后可能对人际关系和学业的损害。
二、我家女孩看起来还比较“安静”,为什么也能被诊断为“多动症”?
是的,可以。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临床上存在两个突出表现: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根据表现的不同在类型上可细分为三种情况:过度活跃型、注意力缺陷型和两者的结合型。
一些传统说法认为男孩更容易患上多动症,其实“多动症”的发生无明显性别之分,只是不同性别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特征存在细微差别。有一些诊断为“多动症”的女孩或男孩子更多地属于注意力缺陷型,可能确实从来都不会出现过度活跃的状况。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最好向医生咨询,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症状的细微之处来区别是多动症还是其他类型的问题。
三、“多动症”和遗传有关吗?是的。
“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可能造成孩子多动症的原因有内、外因两种。内因包括遗传的作用—因为学者们发现患儿的亲属中患多动症的人要比其它家庭的人多。还有些孩子在出生时低体重或母亲怀孕时出现宫内感染、缺氧,出生时窒息等,可能造成了大脑的损害。外因也很多: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学习困难、或学习压力过重等都可减弱脑的调节功能,促使多动症的发生和持续。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儿童多动症的特异性病因还不十分清楚,目前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一定要用药治疗吗?不一定。
多动症治疗中有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现在普遍使用哌甲酯,如利他林、专注达,非药物治疗有家庭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药物在减轻多动症症状方面的具体疗效还无法确定,但研究者相信它们可以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减少冲动。
很多专家都认为单纯药物并不能完全根除孩子的问题,相应的行为矫正治疗是必要的。由于多动症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家庭,对于多动症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帮助,很容易发展成这样一个轨迹:多动症、学业困难、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等。所以最好让多动症孩子和他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一起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