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让星星的孩子感知这个美丽的世界
东北网9月10日讯 题:用心让星星的孩子感知这个美丽的世界
记者 邵奇
今天是教师节,很多孩子都会对自己的老师送上祝福,说声“教师节快乐”,但是对于哈尔滨启迪学校的很多孩子们来说,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教师节的含义,也不会用稚嫩甜美的声音对老师说声节日快乐,但是老师们仍然会在这一天感受到这份职业的责任与自豪,因为他们是在用爱温暖着这些特殊的孩子们
小女孩钱雨涵今年12岁,是哈尔滨启迪学校一名患有自闭症的普通学生,两岁的时候,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这是一种严重的儿童心理发育障碍,无法与他人交流,同时失去了语言能力,只能重复简单的动作。
小雨涵的妈妈启迪学校的校长杨晓华介绍说,发现孩子这样之后,其实心里是很绝望的,因为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天使,很聪明的宝宝。因为从事这个工作,更了解孩子的残疾类型,需要付出的艰辛的过程。
杨晓华从93年开始就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只不过那个时候,她接触的孩子大多都属于智障,对于自闭症根本就不了解。孩子生病后,她发现,其实在这个城市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妈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为了孩子甚至放弃了工作。她觉得,应该给这些孩子寻找一个新家。2000年,杨晓华在启迪学校开始接收患有自闭症的孩子:
杨晓华说,刚接触这些孩子的时候有些孩子没有发音,对你的指令他不理解,然后我们下达指令他们也不理解,所以老师和孩子之间的配合是很难达到一致的,所以导致孩子和老师之间都有一些情绪产生,很着急、很焦虑,但是我们通过了解,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会了解孩子的这个眼神,这个肢体动作,他是哪方面的需求。这样逐步逐步的双方达成一种默契。
记者在启迪学校的学生食堂里,我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有的孩子需要老师喂饭,有的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在不大的空间里,几十个孩子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虽然听不清他们说什么,但是从他们手舞足蹈的表情可以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启迪学校目前有50多名自闭症患儿,有11位老师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这些老师大多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杨晓华告诉记者,这些老师虽然自己没有孩子,但是在和自闭症患儿的接触中,真正感受到了作为母亲的责任和快乐。这些孩子微小的进步在常人眼里不足为奇,但是作为老师,却能真切的体会到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
这些孩子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那样,怎么这么难理解,这么难沟通,这么怪异,通过接触之后发现这些孩子很敏感,很天真,而且每个孩子都存在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比如有些孩子天生有记忆的特长,他是一本万年历,还有的孩子是一个美术天才,一笔能画一个中国地图,所以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像一部书一样,通过很多人去了解他,发掘他,会发现有不同的内容。
自闭症患儿通常被叫做星星,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纯净、闪亮。在他们封闭的心灵空间里,一定蕴含着我们所无法理解的丰富情感。杨晓华和她的老师们就像这些小星星的伙伴,守护着他们,和他们交流、听他们说话,用心来让他们感知这个美丽的世界。
“因为他们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孩子,所以呢,这些孩子和老师之间是相互促进成长的过程,也是促进老师心灵净化的一个调节器,因为我是星星的妈妈,他们是星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