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早期诊断 早发现才能早治疗
目前对于孤独症的诊断,目前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是 DSM-Ⅲ诊断标准(1995年),但它的描述太粗性,也太专业化,如果等到一般的父母觉察出儿童的异常,常常是已经很迟了,自闭症儿童的表现已经很明显了,这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是不利的,必须及早发现才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曾经具体孤独症儿童早期的行为特征如下:
1月自闭症症状为:无视线的对视。哺乳时婴儿没有相应的肢体姿势。
2-3月自闭症症状为:不关注周围人的面容和声音。成人与婴儿玩耍,或逗惹,拥抱婴儿,或给婴儿穿脱衣服时,婴儿均无相应的行为反应。
3-4月自闭症症状为:不出现社会性微笑。避开他人的视线。被拥抱时表现出拒绝他人的姿势。
4-6月自闭症症状为:不关注周围的人。面部表情无变化,如同“机器人”一般。或者,经常是愁苦,不愉快的面容。
6月-1岁自闭症症状为:不认识经常接触的人。过分关注周围的声和光。自发性活动少。不会喃喃自语,而多表现为机械性单调的声音。明显偏食。经常有奇怪的手指活动。无分离性不安。
1- 2岁自闭症症状为:不会模仿电视节目内容。无视线交流。不答理周围同龄儿童。有各种重复刻板动作和自伤行为。每天都仪式地摆弄玩具,即使成功地完成,也无相应的愉快表情。不许别人改变事物的固定模式。睡眠和进食都无正常规律。
然后他又以母子依恋行为障碍为中心,设计出24个项目构成的“孤独症乳幼儿早期行为表”。
内容如下:1.被逗惹时不看逗惹者,也不笑 2.对轻微的声响很敏感 3.听到很强的声响也无惊吓反应 4.喃喃自语少 5.不认识经常接触的人 6.即使无亲人在身边,一人独处也不在乎 7.不追逐亲人 8.呼唤其名字时,只是答应,却不回头 9.面部表情不丰富 10.很热情地被逗惹时也不发笑,或无愉快的表情 11.被拥抱时无相应的姿势 12.无视线交流 13.不会用手指着某物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14.2岁后还不会说话,或者即使会说话,也无交际性言语 15.1岁前就已会说的有意义言语又逐渐消失 16.不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人物或他人的动作 17.长时间盯着自己手指的动作或手的晃动 18.对周围发生的事一点不感兴趣,一人玩耍 19.不愿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活动中去 20.不会做模仿性游戏 21.反复地做某种动作或游戏 22.与大人牵手一起外出时,放手后便不知道将去哪里 23.无故大笑或突然发笑 24.入睡和觉醒时间无规律。
这两种描述都可以作为家庭对幼儿孤独症进行早期诊断的方法,但将这两者对比来看,
前者是依儿童月份表现来看的,后者是依孤独症的普遍表现来看的,父母们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诊断时可以把这两个量表结合使用。
另外,在我国,还有人提出了孤独症的下列18种表现,认为如果有其中的7种以上行为就该怀疑有孤独症倾向了,这18种表现是:1.对声音没有反应;2.难于介入同龄人;3.拒绝接受变化;4.对环境冷漠;5.鹦鹉学舌;6.喜欢摆弄物品;7.莫名其妙地发笑;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9.奇怪的玩耍方式;10.动作发展不协调;11.对疼痛不敏感;12.缺乏目光对视;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14.不明原因的哭闹;15.特别好动或不动;16.拒绝拥抱、亲吻;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18.用动作表达需求。这个标准制订得也还科学而具可操作性,也很适合没有专业知识的父母们使用。
拓展阅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该病查不出病因,无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矫正训练。2-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攻克自闭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从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意识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和关注。
自闭症康复目前只能依靠去自闭症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干预训练,才能使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自闭症是伴随终身的,目前自闭症的原因并没有找到,所以暂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