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打开自闭症孩子心扉

5月8日,在休息的时候,李明华会打开电脑看看自己孩子的照片。
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9日电 在济南明天儿童康复中心的一间个训室里,29岁的李明华手持卡片面对仅有的一名学生重复着读音,并时不时转动身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30分钟的课程让她满脸汗水。
2006年,身患残疾的李明华经人推荐来到康复中心,成为一名“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师。毕业于幼儿教育专业的李明华刚开始以为只要多给这些孩子一些关心,这些孩子便会接受自己。但和孩子们接触后,她才发现这些孩子很难接受父母以外的人,她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像接受母亲一样接受她。
作为残疾人,她更能理解这些孩子。她给孩子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经历去打动这些孩子,让他们张开紧闭的嘴唇。
为了让孩子接受她,她经常加班加点,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然后再一遍遍地讲给孩子们听。“这样做才能让孩子感觉到我不是在骗他们。”李明华说。
因为每天十几节课的内容都不一样,面对的孩子也不同,她每天都要备课到很晚。
现在,已经成为母亲的李明华更加深刻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博大。她说:“爱可以叩开所有紧闭的大门,孩子康复是我最大的心愿和最高兴的事。

5月8日,通过爱心与努力,李明华和一名“自闭症”患儿建立起亲昵的关系。

5月8日,李明华在给“自闭症”患儿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

5月8日,在济南明天儿童康复中心,李明华在给“自闭症”患儿上音乐课。

5月8日,李明华在给一名“自闭症”患儿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

5月8日,李明华(左四)在济南明天儿童康复中心。

5月8日,李明华(右一)在与“自闭症”患儿一起做游戏。

5月8日,李明华在给“自闭症”患儿进行认知能力训练。

5月8日,在济南明天儿童康复中心,李明华(右二)和其他的患儿康复训练师一起研究每位患儿的康复方案。
拓展阅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自闭症(孤独症)的表现症状为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自闭症(孤独症)查不出病因,无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矫正训练。2-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攻克自闭症(孤独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从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意识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
自闭症治疗(孤独症治疗)目前只能依靠去自闭症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干预训练,才能使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自闭症(孤独症)是伴随终身的,目前自闭症的原因并没有找到,所以暂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