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自闭症儿童 母亲不愿放弃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费用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这也使得很多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因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变得更加拮据。
余女士是湖南永州人,在东莞已有两三年。余女士的儿子小文在一岁半时,会整天叫“爸爸、妈妈”。但到两岁时,语言却越来越少。两岁半时,家人将小文送往医院检查,被诊断出是自闭症儿。余女士当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其后,余女士开始参加当地的免费培训,前后共有近20次。在这几个月里,小文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理解能力好了很多。”余女士举例说,以前小文不听从她的指令,而今让小文跟自己握手,他便会伸出手来。另外,小文的安全感远远不足,以前即使是父母一人拉着他的一只手,他都不敢上楼梯;而现在,只要余女士推着滑板,小文都敢玩滑板了。
此外,小文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活动能力不强,余女士便教他用夹子夹塑料杯。一旦小文有了进步,余女士便会从包里拿出一颗糖,或者一张他自己的照片奖励他,“要不然孩子不会产生积极性。”
“好不容易有了进步,我不想放弃”看着小文的进步,余女士喜在心头,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她仍然十分担忧小文未来的康复。
余女士的老公是一名业务员,每月两三千元的收入便是全家人的生活来源。除了小文,余女士还有一个1岁的儿子,再加上其公公婆婆,一家人挤住在高埗的出租屋内,面积仅三十余平米,每月租金260元。
为了省钱,每次余女士带着小文前去参加当地的自闭症培训时,都是从高埗坐公交车到可园,然后走路半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其实再往前面走一点点路,就有公交车到培训的地方。不过为了能省两块钱,给老公减轻一点压力,还是直接走路好了。”
“现在经济压力很大,能省一点就是一点,老公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日常开支。”对于小文未来的康复,余女士十分担忧。她曾去过民办康复机构询问过,但每个月3000多元的费用让她望而却步。眼下,在当地的免费培训也即将结束,余女士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好不容易有了进步,我不想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