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康复费浇灭家庭希望之火
据调查研究发现,只要是家中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无一不为此而付出痛苦的代价,单单就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训练费用就是一个重大的担子。
今年43岁的石女士就是这万千苦难家庭中的一员。石女士老家在重庆农村,2008年和丈夫王先生来大连打工。石女士做保洁工作,丈夫则是一名电梯维修工,两个人工资加在一起每个月只有3700元。
据记者了解,石女士的婆婆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公公则患有脑血栓,两位老人的身体都不好,仅这方面的开支就已经不小。另外大儿子在老家县城读高中,现在又是高三最关键的时候,各方面的费用加起来一年最少需要一两万元,石女士说“现在都很难把这个家支撑下去,更别提明年大儿子考上大学以后各方面的费用了。”
小儿子两岁被诊断为自闭症
“发现宏宏不对劲是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别人家的小孩早都会说话了,可是他连一点张嘴说话的迹象都没有。经过多家医院的诊断,得出的结果是宏宏有自闭倾向。”
自从幼子宏宏被确诊为孤独症,石女士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原本公益机构的资助让这个打工家庭有了更多的希望,但今年10月资助面临终止,现实的压力再一次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父母需要赡养,大儿子又面临高考,6岁的小儿子的康复训练该怎么办?
社会的爱心资助让希望重起
接到石女士的求助电话,记者来到了位于沙河口区玉门街的小海豚亲子园,宏宏现在每天下午都来这里接受康复训练。石女士眼眶泛红,“都说这个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可是我和爱人都是打工的,家里老人身体都不好,大儿子还在念书,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
后来,儿子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害怕陌生人,智力欠缺,身体协调不平衡。后来经过多方求助,终于联系上了大连的一家公益机构,得到了一笔为期一年的资助,才得以把孩子送到现在的小海豚亲子园做康复训练。
“看,现在已经有些效果了。 ”石女士指着人群里坐着的宏宏。因为正巧赶上了亲子园举办的中秋节活动,坐在凳子上看节目的宏宏可爱地拍着小手,显得很快乐。“现在孩子已经会写些简单的汉字,会读拼音,会算20以内的算术了。 ”石女士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
面临困境,孩子要终止康复吗?
“可是一想到资助到十月初就停了,我这心里就特别着急。亲子园一年学费要14000多元,每个月1200元,我们两个打工的工资根本负担不起。 ”面对记者,她的眼神里满是恳求:“我就希望谁能来帮帮我,再让他有机会能训练一年,再好一点我就送他去念小学,我自己在家给他做训练。 ”
石女士希望能够在家一边工作一边给孩子做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家庭的开支,也不会耽误宏宏的康复,等孩子的能力达到一定成度的时候,就可以送他上小学,跟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普通教育。等有一天我和他爸爸不在了,希望在哥哥的看护下他可以自理,自己照顾自己,有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