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闭症孩子,80后的她献身特教!
[提要] 一个“80后”姑娘,11年来为1000余名孤独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咨询和康复训练,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她不愿孩子们孤独的梦,封于尘世,不愿希望的窗,隐于灯火。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张宝玉)一个“80后”姑娘,11年来为1000余名孤独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咨询和康复训练,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她不愿孩子们孤独的梦,封于尘世,不愿希望的窗,隐于灯火。她就是自闭症康复治疗老师刘美。
2005年,在同龄人享乐人生的时候,她却踏上了自闭症康复训练学习研究之路,深入接触了很多孤独症孩子。11年来她无私奉献了青春岁月:为儿童和家长做培训和心理辅导;为患儿提供一对一康复课程;赴美留学为中国的自闭症儿童寻找新的生机,帮助需要指导和关爱的孩子及家庭。天使般的她用爱心践行公益的力量,带动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自闭症,点亮孩子们的心灵和天空。
与梦想结缘
刘美从小生长在农村,家里兄妹两人。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父母省吃俭用,供两个孩子完成学业。2001年,刘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辽宁师范学院,并选择了特殊教育这个专业。
她在大学潜心学习特殊教育领域的各种知识。大四时,在当地的一家自闭症教育机构见习,遇到一个四岁的自闭症孩子。孩子平常没有语言,经常情绪不稳定,在教室地上哭闹打滚,需要两个老师才能控制住不伤到他自己,孩子的爸爸专门请假陪着孩子训练……家长的痛苦和无奈、孩子的严重自我封闭,眼前的这一切让刘美深受触动。
“大学的时候接触过这样的课程,也仅仅是有限的理论知识,在见习的机构里,没有人教,什么都需要自己摸索,很茫然。”刘美说自己当时刚刚接触自闭症的儿童,看到这一情况特别忧心,一心想要寻找到能够学习的地方,去帮助这些孩子。
偶然的一次机会刘美听同学说北京有更权威国际化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机构,并且那里可以给老师提供专业性非常强的培训。刘美看到了希望,“我要给他们点亮一盏灯,给孩子们五彩斑斓的世界”。这成为刘美当时所有的梦想。
来到这座陌生而又充满希望的城市后,现实的骨感让她感受到了实现梦想的艰难,刘美说:“刚到北京,只有一个上不了网的手机,为了省钱,租了一间只够放一张床的房子。”四处打听、碰壁,刘美几乎陷入绝望。
“想到过放弃,选择离开北京,因为这条路走得太艰难。”刘美说。就在这个时候,有好心人给她打来电话告诉现在的单位地址,碰到了一直以来给予她支持、帮助和引导的机构创始人孙梦麟女士。
刘美说,当时单位处于起步阶段,条件艰苦,老师住的宿舍比大学宿舍还要差很多,但是这些都没有让刘美退缩,“我当时一门心思想着我是来学习的,而且那时候的培训确实是国内顶尖的了,我打算认真学个三年五载,再去帮助那些孩子”。
很累,但很自豪
“有时候我们也很累,比如教孩子拿筷子这个简单的动作,我们可能需要教孩子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每天都重复同一个动作,除此之外教孤独症孩子的老师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那些坚持、临近崩溃边缘的不放弃、竭尽全力的付出,为这些孩子和家庭点亮了希望,给我的人生增添不可比拟的快乐。”刘美欣慰地说。
一年之后,贝贝经常安静地背着一个小熊靠垫(刘美当初教授的方法),虽然对于他的年龄,这样看上去有点不太合适,但却有效控制了他的情绪,他不再是当初那个异常暴躁的瘦弱男孩了――大家的努力有了结果。
“我为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感到自豪和骄傲,也为能给这些孩子和家庭带来帮助感到欣慰。”刘美说。
“中国的自闭症孩子们更需要我”
一直以来,中国的自闭症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落后于国外。而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在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方面世界闻名。刘美萌生出的“去那里汲取最先进的知识”这个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大胆念头,却在孙梦麟校长的资助下实现了。2011年,她怀揣一颗坚定的救助之心,孤身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行,成为去皇后学院读研究生的第一人。
有很多人羡慕“刘美留美”的光鲜经历,但只有刘美自己知道这其实意味着巨大的考验。“美国在自闭症领域的行业发展比中国要前沿很多,去了那,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这么多期待的眼神在看着,我天天这样问自己。”刘美说。
语言障碍是刘美要克服的头一关,上课听不懂,经常是课后花很长的时间去翻译,然后查阅各种资料把老师讲的内容弄明白。周围没有熟悉的人是另一大障碍,因为有很多的作业是要去学校实地参观实践。“没有人可以去交流,感觉特别孤独,遇到难处也没办法讲,但恰恰就是这个时候,我更加理解了自闭症儿童的孤独是多么痛苦。为了那一份份期待,哪怕再苦再累,我一定要坚持”。
披荆斩棘,辛苦耕耘获得了回报。刘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美国的同学问她:“你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这么强,这里的机会很多,福利也好,为什么选择回国?”刘美斩钉截铁回答:“中国的自闭症孩子们更需要我。”
2015年8月,执着的刘美又一次赴美进行特教专业的深造,她立志除了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自闭症研究、干预以及服务之路,来帮助更多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也帮助更多行业教师的成长”。
梦想的传播者
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刘美已经从一个自己闷头钻研教学的教师,成长为一个愿意无私将知识经验传递、分享给更多人的“传播者”。
“只有整个行业的科学理念和技术水平都提高,才能有效救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只有社会对于自闭症的认识更广泛和深入,才能为自闭症孩子及其家庭创造更好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刘美对此坚信不疑。
近年来,她陆续收到中残联、江苏师范大学等单位邀请,对自闭症干预教师、特教专业大学生、幼儿园教师,以及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过多次培训。
她还积极投入单位的科研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首部《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的编写工作,参与翻译《走出自闭》《1001个自闭症儿童养育秘诀》等行业专著。她还拓宽工作视角,不仅研究我国自闭症研究和干预所面对的困难、机遇和发展趋势,还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
他们怀揣着高尚的梦想,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正如刘美所言:“我懂他们。未来,我想为他们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