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各地特教发展再获政策利好
岁末年初,各省(区、市)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及规划“十三五”发展时,对特殊教育给予更多关注,并予以相应政策支持。
北京:“加强残疾人融合教育”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1月14日,北京市市长蔡奇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要“加强残疾人融合教育”。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入“加强残疾人融合教育”的内容,自认是融合教育受益者的吕争鸣代表认为,北京市政府跟上了当前国际上残疾人教育最先进的理念。
“融合教育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一种教育模式,也叫作全纳教育,就是容纳所有学生,残疾人也能够去普通的学校去学习。”吕争鸣说,就好比教育不能以种族、性别来划分一样,残疾也不该成为区别教育的理由。
吕争鸣介绍,目前在我国比较普遍的是特殊教育,也即通常所说的“合并同类项”。 “比如说聋儿上聋哑学校、盲人上盲人学校、智力残障孩子上培智学校,国家对这类学校给予特殊的扶持。这种方法有利有弊,好的地方在于师资、设施集中,但弊端就是不利于残疾人融入社会。”吕争鸣说,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同类的残疾孩子在一起学习,但总有一天他们是要回归到社会大家庭中的,这时特教学校出来的孩子就容易感到不适应。
吕争鸣一岁半时罹患小儿麻痹症,属于后天致残,所以他一直接受的是与普通孩子一起上课的融合教育,“我是融合教育的受益者,身边也有很多残疾朋友,我们都对融合教育的好处有很深的体会,到普通学校学习能让残疾孩子从心理上感觉我跟大家是平等的,心态更加阳光,这样回归社会时就会比较容易。”
融合教育有益于残疾孩子,但在吕争鸣看来,融合教育是共赢的——普通孩子也能在与残疾孩子共处的过程中得到好处。“你帮我推了轮椅、记了笔记,而我作为残疾人认真学习对普通孩子是一种激励,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而且,等这些与残疾孩子长期相处的普通孩子长大了进入社会,整个社会环境自然就更有照顾和尊重残疾人的意识了,这种融合的环境不正是和谐宜居社会的具体体现吗?”
吕争鸣也坦承,加强融合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普通学校里的无障碍设施、特殊教具、学习用具等都需要逐渐配备。“比如书桌,一般的书桌底下是容纳不了轮椅的,所以就需要在硬件上进行改进。除此之外,软件也得跟上,比如残疾孩子和普通孩子结对子、普通孩子要有照顾残疾孩子的意识等。”✨
安徽:鼓励和支持 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
2月9日,在2017年安徽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端出一份“特教大餐”。
李和平厅长指出,2017年安徽省将
❤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扩大随班就读规模,按照“一人一案”、精准施策要求,解决实名登记未入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积极创造条件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学前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儿童学前三年教育。
❤大力推动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落实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秋季学期开始,在这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起始年级使用国家审定的教材。
湖北:困难残疾学生享12年免费教育
据2016年12月25日湖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将
❤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
❤针对残疾儿童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就近就便解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
❤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或幼教班(部),开展学前康复教育。
❤支持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在做好机构内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同时,为社会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
甘肃:为残疾青少年儿童量身打造“绿色通道”
根据1月25日印发的《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甘肃省将推行全面教育,促进残疾人教育与普通教育深度融合。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青少年享受免学费政策,包括学前、义务、中职、高中教育。
《规划》指出——
❤要巩固特殊教育发展基础。落实《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甘肃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落实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按照国家标准为特教学校配备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按照每生每年最低6000元标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费。依托现有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打破区域限制,加强对普通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对适合社会力量提供的教学辅助和工勤等服务,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
❤建立健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在全省每个市州建成1所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每个县市区建立1所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扩大随班就读规模,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动态监测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制定失学残疾儿童入学方案,建成覆盖全省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体系。
❤开展学前康复教育,支持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创建残疾儿童康复示范幼儿园,鼓励市州、县市区依托残疾人康复中心或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开办残疾儿童幼儿园(班),有条件的市州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班(学前教育部)。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为接收残疾儿童的普通幼儿园配备相关玩教具、设备等。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扶持市州级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高中(中职)部,有条件的省、市州级中等职业学校开办残疾人班。同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在办学上适当倾斜。落实《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在招生录取、专业学习等方面加强对残疾学生的保障服务。完善中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提高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的能力,不断扩大融合教育规模。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为残疾人提供便捷教育资源。适时规划建设省级残疾人职业技术学院。
❤对接受学前教育的残疾儿童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免除(补助)保教费,在此基础上,对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建档立卡户残疾儿童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500元标准给予特殊学习用品、交通费等补助。符合资助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残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中等职业学校残疾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符合资助条件的残疾学生资助每生每年2000元助学金。对省属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符合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每生每年资助3000元。对参加全国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考试等取得学历证书的残疾学生给予学费补助,所需经费和补助标准由生源地政府确定解决。完善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助学全覆盖,有条件的地区延伸到残疾人子女。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的相关规定,提升特教教师培训质量;提高特教教师待遇,落实从事特殊教育的教职工特教津贴为基本工资30%的政策;充分发挥西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基地作用,加强特教师资培养,办好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在省内师范类高校中普遍开设特殊教育选修课。组织实施《国家手语、盲文规范化行动(2015—2020年)》,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