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三岁女儿让婆婆带了三个月得了自闭症?
1.自己在老家带女儿两年,性格乖巧懂事

女儿两岁之前,我没有出去打工,公公去世得早,老公又是独生子,只有我和婆婆在老家一起带孩子,老公一个人出去打工。孩子两岁时,无论是性格还是吃饭,都表现还不错,从不挑食,青菜,肉类,米饭都可以自己吃光。性格也活泼,喜欢和村子里的孩子一起玩。也主动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的孩子。
遇到她想要的东西,她会主动和要说,如果我说不能要,换个别的玩具,她一般也不会哭闹,而是接受了新的玩具。婆婆也比较疼孩子,但是她认为零食比自己做的饭有营养,火腿肠,雪饼,油炸薯片,牛奶,饮料什么的都往家里买。然后拿给女儿吃。
和婆婆沟通过无数次,不要给孩子买这些零食,也告诉过她无数次,多花钱不说,这些零食也是没营养的,给孩子做点饭菜比吃零食有营养。我说多了,婆婆也不高兴了,于是我打电话让老公和他妈妈沟通。不知是儿子说的话起作用了,还是我说的多了,最后婆婆也就很少买零食了。
2 为了买房子外出打工,狠心把女儿丢给了婆婆

在家待了两年,看到同龄人都买了车子,房子,搬进了城里的新房住,我也开始焦虑起来,想着这两年再攒点钱,也抓紧去城里买套房子,到时正好孩子也可以上个条件好点的小学了。于是女儿两岁时,决定狠心把女儿丢给婆婆带。
过年后,收拾好行李,老公买好了火车票,望着睡梦中的女儿,打算悄悄走掉,但是看到她肉嘟嘟的小脸蛋,眼泪汪汪地又掉下来了,女儿从来没离开过我,不知她能不能适应我不在的日子。忍不住亲了下她,没想到她竟然醒了。
在一旁的老公催促我赶紧走,怕路上耽误时间,赶不上火车。女儿睁开眼睛或许知道我要离开她,便号啕大哭起来,边哭边喊着妈妈抱……
看到女儿哭得满头大汗,在婆婆怀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使劲挣扎着让我抱时,那一刻我心软了,不想和老公出门了,但是老公把我推到车里车,他边推边说,快点走吧,孩子哭一会就好了。透过车窗,看到满脸汗水和泪痕的女儿,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被掏空了,做了一天的火车,我不吃不喝眼泪流了一句。
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上班后一个月,感觉自己像丢了魂一样,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晚上和女儿视频时,一开始女儿看到我就哭着喊要妈妈,要妈妈……
过了十多天后,女儿再和我视频时,不怎么和我说话了,但是也不让挂断视频。日子就这样在思念中不知不觉过了两个月。视频由一开始的一天两次,慢慢变成了一天一次,两天一次……
视频中,有次感觉到女儿嗓子越来越沙哑,婆婆说孩子感冒了,可能吃点药就好了,但是后来感觉到孩子嗓子哑得越来越严重,我实在不放心,于是一个人坐火车回来看女儿。
给她买了一堆衣服,和她喜欢的玩具还有零食。以为女儿见到我后,肯定会满心欢喜地扑倒我怀里,没想到她见我后,竟然没有理我,过了好久才慢慢走过来。给她玩具,新衣,吃的,她都扔地下了。带她去医院看了嗓子说是咽炎,医生说幸亏带来的不算晚,要不然孩子的声带以后都受到影响。
原来乖巧可爱的女儿,脾气变得很暴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甚至见到别的孩子到她跟前都要大声哭喊。见到大人也是嗷嗷大哭。以前可以和你沟通交流,现在也不和你说话,不和任何人交流,除了哭就是喜欢独处,我喊她也不理你。
于是带着孩子再次来到医院,医生问明情况后,说孩子有些轻度的自闭症,可能是妈妈一下子离开孩子,给孩子心理有了阴影。于是我决定把孩子带到了打工的城市,哪怕晚两年买房子,少挣点钱,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好在和我在一起后,过了几个月后,孩子又慢慢恢复了以前爱说爱笑的模样,也爱和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了。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终于松了口气。
宝宝的成长过程,父母陪伴在身边对宝宝的身心发育都有好处。但是有的家长迫于生计的压力,而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甚至是让宝宝成了留守儿童。这样的做法是对宝宝成长没有任何益处。
在许多家长的潜意识里,以为宝宝三岁以前还不懂事也没有什么记忆就不需要家长的陪伴。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对于宝宝而言其实在他们出生之后就有对家长的天然依赖。家人如果没有陪在身边虽然他们不会说,但也能够感觉到的。特别是宝宝对母亲的依赖更为严重,所以陪伴在身边是维系感情的基础。
父母多陪伴孩子,才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