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孩子“画展”有眉目了
本报关于智障学生和老师境遇的相关报道引起社会关注
新闻提示:推一把,他们就可能成为社会的包袱;拉一把,他们就可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这是长春市宽城区培智学校众多老师的职业信念。18日,本报报道了该校智障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生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18日一大早,本报热线响个不停……
李女士:“我是含泪看完报道的,很同情那些智障孩子,更加敬佩宽城区培智学校的那些老师,我想对他们说,‘你们的职业是神圣的,孩子们在你们的教育下一定能有美好的将来。’”
张女士:“希望能为智障孩子做些什么,如果可能,可以定期到学校做做义工。”
孙女士:“看完报道后,我感到很惭愧。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原本以为特教老师的工作是十分轻松的。但看了报道后,我知道自己的想法错了。特教老师的艰辛常人无法理解,也不是每个普通老师都能做到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长春市还有很多智障的孩子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养。本报报道发出后,众多家长表示要与长春市宽城区培智学校联系。
帮个忙:“特殊画展”快要开展了
培智学校乔老师从事特殊教育7年多了,积累了400多张智障孩子的图画,他一心想为孩子们筹办一个“特殊画展”,但是一直无合适场地和经费。
昨日,记者与乔老师一起来到长春市图书馆“求援”,图书馆领导立刻表示将大力支持。由于孩子们的图画没有装裱,400多张画“打扮”将相当耗时,画展日期没有最终确定。
提个醒:及时发现智障疾病很重要
长春市一家医院的神经科专家刘医生向记者讲,智障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近几年出现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增多,主要表现为情绪、行为、人格等方面。及时发现、了解弱智儿童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对智障儿童而言,0岁~6岁是康复的黄金时期,家长及时发现儿童存在智障疾病尤为重要。
从情绪上表现为不管时间与地点,常常大声哭闹、喊叫,坐在地上不起来、违拗,甚至出现打滚、自伤等过火行为,常常无法劝止,一定要要求得到满足后才肯罢休。但他们的情感体验并不深刻,要求他笑又马上能破涕为笑,笑的时候也没有相应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肤浅。
在行为上上大部分都表现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动,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有的智障儿童甚至连三五分钟不开小差也难以做到。
如果发现与正常孩子行为有较大差异时,一定要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想个法:解决智障毕业生就业问题
记者在调查毕业生的去向时,毕业生赵晓刚说:“我最怕听到别人说我傻,也不敢说自己是培智学校毕业的,尤其是那种歧视的眼神。”
一些毕业生在外面遇到非难时,感觉只能向老师诉说。尽管学校专门给孩子开辟了防挫折课等预防性教育,并努力给学生们创造参与社会事务的环境和机会,但毕竟有限。在走向社会的孩子里面,有的孩子去做了学徒,有的做了保安等简单工作。“好人还不好找工作呢,怎么给他们安排。”“他能行吗?”很多可以就业的智障孩子在就业上遇到巨大障碍,这对于每个智障孩子和他的家庭都是一个难题。
相关链接
百名儿童中有一个智障
据统计,全世界人口中,有3%属于有智力障碍。而在我国,这一数字达到了1182万,其中未成年人数约在500万~600万;0岁~6岁儿童中,智力障碍儿童占同龄人口数的0.931%,这意味着差不多每百名学龄前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智障儿童。
但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却严重匮乏。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培智学校355所,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2405个,在校生仅达36.2万人,远远不能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