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抑郁症应引起社会高度警惕
本报北京4月7日电
“如果有来生,我还能变成人的话,我一定是一个最好的孩子!”年仅13岁半的少年张潇艺上学前突然从住宅区24层高楼跳下,随着他的飞身一纵,这句话成了绝世遗言。
半年前,发生在天津市塘沽区的这一幕,成了人们不愿触及的黑色回忆。当时,无论是媒体还是张潇艺家人,都将引发孩子自杀的原因归咎为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
而近日,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儿童精神病学家郑毅教授做客央视教育节目《交流》时,重新会诊剖析此案,得出一个值得重视的结论:导致张潇艺自杀死亡的罪魁祸首,是他患有典型的儿童抑郁症。
郑毅教授说,在这个事件中,表面上看,是网络游戏夺走了孩子的生命。在张潇艺留下的4封遗书中,都提到自己祟拜网络游戏中的人物,还幻想自己能够“飞”。
“但仔细分析这孩子行为的特点,可以看出是与游戏成瘾不相符的。”郑教授认为,成瘾,是从某一具体行为中得到快感,否则就会焦虑、烦躁。比如说吸毒,毒瘾上来了,让做什么都行,但想不到死,网络成瘾也这样,不必然导致人的自杀。
这一看法与北京大学卫生法学教授孙东东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张潇艺遗书都写了4封,说明他已经考虑过死了,产生悲观厌世、自责的心态,此时他的精神活动已发生了病理性的变化。由于连续玩了一天一夜游戏,是网络的诱发使其抑郁的症状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他以自杀寻求解脱。”
由此,专家认为,不能把网络和青少年自杀事件简单、必然地联系起来。这会使对青少年的心理现象分析简单化,并忽视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发现和治疗。
郑毅教授说,实际上,类似张潇艺这样十几岁的少年,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表现出对现实的不能适应,觉得自己或许学习不好、或许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对现实的一些现象解释不了,这期间,他体会到了痛苦,可是没有人告诉他,如何去应对;他感受到了挫折,可是没有人告诉他,如何去面对。
以往,人们对成年人当中存在的抑郁症问题投以关注,儿童抑郁症事件的出现,警醒家长、学校、社会给予高度重视。
专家介绍,就跟小孩发烧、感冒会有生理反应一样,心理上有了障碍,也会发出各种心理求助信号。一个13岁小女孩跳楼自杀前,就多次发出求助信号。平时她自己一人睡觉,却突然要跟妈妈一起睡觉,说觉得心里不踏实、害怕,连每星期要去弹的钢琴也不去了。但由于家人没当回事,只是觉得孩子累,才让悲剧发生了。
“当孩子有了心理异常反应时,看心理医生是最佳选择。”郑毅说,心理障碍有很大程度上是产生了生物学的改变,不是单纯的教育能解决的。医生可以通过全面诊断,从教育、早期干预方面,提高未成年孩子的心理防御能力,减少心理疾病。
作者:记者 崔丽 实习生 杨涵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