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闭儿施以打骂教育」的看法
大部份的父母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当孩子屡次不能听从自己的管教时,总想以「打骂」来解决问题。也许一时很快就能见效,但是打骂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孩子学习的情绪和人格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孩子长大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连串的问号萦绕心头,想想还是特地拜访了宋医师来谈谈这个问题。 宋医师首先提出要教导小孩子,基本上有两大原则,第一为「示范」,即大人做一些动作,行为,让小朋友模仿。譬如上国语课时,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着念一句;或上数学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做算式的演练,小朋友跟做着等,都是示范性的教学。但是当小孩子无法达到我们的要求,而大人又希望他能学会一种好的行为时,此时就须要第二个原则了一那便是「管教」-「管」和「教」。而管教的基础必须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亦即所谓的「依恋现象」。
当父母亲和孩子经由长时间的相处而建立良好的关系时,小孩子在爸爸妈妈的身旁便会觉得舒适,安心,他会把这当成一个安全基地,再慢慢向外发展探索,去接触新的环境和事务。当这种联系被破坏时,小朋友会感到强烈的不安与焦虑,譬如当幼儿被人强行抱走,小朋友一回头看抱他的人不是妈妈,他便会拳打脚踢,想要再回到妈妈的怀里,如果不能如愿,他便会哇哇大哭,如果长期让他处于这种十分害怕、恐惧的情绪中,甚至会缺乏求生意志而致死的可能。正常的小孩在很小的时候便会出现这依恋现象,在2-3个月大时,给母亲或别人抱时,幼儿便会有不同的反应,4-5个月时便会有怕生的情形,当陌生人要抱他时,会躲开逃避。8-9个月时,小朋友便会主动找妈妈,看到母亲出现时便会开心的笑,很高兴的样子。 但是很遗憾的,这两个原则施用于自闭儿时,往往会产生许多困难。在「示范」教学中,由于自闭儿只专注于自己有兴趣的事务,对于没有兴趣的课程,注意力很差,因此常无法得到预期的教学成果。至于对父母的依恋情形,因为有大部份自闭儿在小时对双亲并不一定会发展出很深的联结,所以要利用依恋关系来达到管教的目的,亦常有其实行的困难。 一般说来,亲子间有强烈的依恋关系时,便较容易管小孩。当小孩不乖时,父母亲会把脸板起来,有不高兴的表情、声音出现,小朋友便会觉得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受到威胁,而受到内心不安,他为了要保持先前那种良好的关系,便会顺从父母的要求,这时妈妈笑了,爸爸拍拍他的肩膀,称赞他很好,很乖,很棒,于是一切又都显得美好,他心里也觉得很舒服。关系愈好,小孩子便愈不忍心去破坏它,也容易将父母想教他的学习进去,由此可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管教和学习的基础。
至于为什幺会打骂小孩呢?这通常是由于小朋友不理会父母的要求而引起。爸爸妈妈叫了几次没反应后,为了引起小孩子的注意,便提高嗓门,但很可能的,下次即使提高嗓门,他也不甩,于是怒吼声便出现了,愈嚷就愈火大,控制不住便出手了,这是个很不好的现象,而且很容易变成恶性循环,为什幺呢?因为常打骂小孩,彼此之间的感情一定愈来愈糟,感情越不好,小朋友就越不爱理你,父母于是就变得更怒更凶,暴力便愈演愈烈,彼此势同水火,多幺可怕!表面看起来是大人打小孩,要他听话,但实际上是大人被小孩制约了,是小孩子在控制大人的情绪,他让你暴跳如雷,而根本忘了到底要教他什幺。要使学习能有最好的效果,一定要有愉快的学习情绪,经常的打骂只会造成彼此的愤怒和憎恶,实在无法引导孩子做任何正面的学习,大人宜深思之。 但有一种情形例外,那就是要终止立即会发危险的行为。当他要把小手放进转动的电风扇里,打他小手或出声喝止,这是绝对应该做的,但处罚完毕后请要记得教他什幺是适当的行为。
欧美国家近年来对于用什幺方式来教导这些小孩子,亦有很多的争论。有些机构主张与完全用正性增强的教学方法,要不断的鼓励、赞美小孩,绝不用处罚的方式;有些则非常强调嫌恶疗法,即小孩一有不好的行为出现时,即用负性的处罚,譬如不能吃,不能睡等,这是不好的,因为如果父母或治疗师情绪不稳定,那儿童便容易被虐待了。 他个人赞成在教导的过程中要多用正性的鼓励与赞美,尽可能的提高、鼓舞小朋友的学习情绪,但当小孩不听话时,适时的可使用一些负性的技巧(增强物),譬如不许他去公园玩或不让他吃冰淇淋等,让他了解这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须要被剥夺一些权利以示惩罚,藉此来达到我们的要求。最后宋医师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当大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好的适应性行为时,「管」和「教」是绝对必要的,但一定要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小孩子知道你深深的爱着他时,他会听话的。至于处罚呢,必要时可以为之,但请记得不是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