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社会性的距离
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孩子进入到小学进行学习,而在学校中大多数的老师不是没有爱心,只是老师往往在面对班上多数小朋友的学习进度与问题,而无法兼顾孩子的需求,使得孩子经常成为教室中的客人。
很多家长知道这是孩子的社会性问题,但怎么解决社会性问题一直是家长的一个难题,怎么有效的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能力了?首先要了解孩子问题的基本原则:安全感—自我—能力—社交。
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帮助他认识和发展自我,逐步培养生存和生活方面的能力,最后再去处理最复杂的社交问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增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如果顺序错乱,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家长和孩子都深受其害。但是,现在很多家长上来就是迫不及待地进行社交训练,就像一把钝刀,不先磨,直接上去就要砍柴,效果不会好。解决孩子的问题,要有战略思维。不要用西医治标的那套方法,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不行就一刀切除病灶。我们面对的是孩子的大脑,没那么简单。应学学中医的那一套,固本强身,用自身的抵抗力而不是用抗生素去消灭炎症。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社交,但是可以暂时把这个目标忘掉,不要为它所困为它所惑。要切合实际地去培养孩子,如果孩子的能力不够,笨拙的社交技巧很容易受其他孩子的嘲弄和排斥,勉强地把他塞到这样的环境里,他的心理压力很大,挫败感也强,反而会有心病。不是每个孩子必须要有朋友的,也不是所有弱小时没有朋友的孩子强大了也交不到朋友的。先着眼孩子行为问题的解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打铁还要自身硬,能力足够了,情绪稳定了,再顺其自然地去教社交,与人打交道可不容易,急不来的。我们的孩子走得慢一点、偏一点,但是如果方法对路,付出足够,他们也会上道的,最终殊途同归。
自闭症儿童常因社会情境解读能力不佳,而跟不上团体的律动;中低功能者对于一般活动所涉及的人事时地物,常茫茫然不知所措,需要进行行为的管理与组织的训练,才能让他们成为团体的一员。
在自闭症儿童学习与生活的空间要尽量的结构化,不要过于复杂,不同空间的区隔要明显,例如使用隔间板、书架、柜子、地毯等来区别不同的学习空间;另外,也要准备置物柜放置儿童个人的用品以及教学的材料,每一个空间或者置物柜可以使用图片、颜色、文字等标示其用途,以协助自闭症儿童在活动中人就定位,活动后物归定位。
要明确地让自闭症儿童了解活动开始的时间,进行的时间,结束的时间,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等待时间。训练的诀窍在于将所有的活动以事件的先后顺序图标或文字标示出来,活动事件也可以编号或者命名以协助儿童了解活动的顺序。
事物的选择:训练自闭症儿童在团体活动中选择他们要的玩具或者活动可以强化他们参与活动的动机。可先让儿童从他们喜欢与不喜欢的玩具中进行选择,以后再训练他们从两个都喜欢或者两个都不喜欢的玩具中来选择,最后再扩大到从多个玩具或者活动中进行选择。
活动规范:要清清楚楚地告诉儿童有关活动的各种规范。活动指令的简化、工作流程的可视化、活动内容的故事化、常见活动的例行化等都是协助自闭症儿童了解活动规范的几个重要诀窍。
活动转衔:由于部分自闭症儿童的固执性强而理解能力差,活动转衔的训练就变得很重要。一开始,可以将自闭症儿童有兴趣的活动安排在他没有兴趣的活动之后,以强化他转衔的动机;此外,时间的结构化有助于自闭症儿童进行活动的转衔。训练之始,以固定活动的转衔为主,以后再逐渐训练自闭症儿童适应突发事件的转衔。
所有物与所有权:部分自闭症儿童对于所有物与所有权的概念不清楚,常常会去拿别人的东西。教学者可以将儿童的所有物写上姓名或者贴上照片,并将他人的物品也贴上拥有者的姓名或者照片;也可以用颜色来区辨所有物,每一个人均以固定的颜色来标示所有物,而以彩虹代表是大家共有的,如此可以协助自闭症儿童了解东西的所有权。
情绪的控制: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因素众多,教学者应尽量减少可能影响其情绪的相关因素,例如减少视听感官的干扰源,调整学习活动的难易度,调查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嗜好、增强物,以备不时之用,教导自闭症儿童求助的技巧,建置一个情绪角落,让自闭症儿童必要时可以独处,都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控制。
这是一个自闭症孩子在学校的例子:
一个自闭症的学生小恒,目前安置于普通班,并接受特教服务。自闭症学童经常出现的障碍,可能在社会性的互动和沟通上,因为缺少面部表情、手势等非语言的互动行为,以及自发性分享情绪和语言,故在同伴互动上有显著困难,让自闭症儿童在学校同伴关系的建立上,无法达到同龄的水平,适应新班级时总会有许多的行为问题产生。
幸运的是,小恒有一位富有爱心及认真经营班级的导师,除须兼顾该班学科学习,还利用小天使轮班方式,以接纳、包容的态度,协助小恒进行课间学习活动及人际互动,并时常不经意提醒普通生要帮助小恒,不是硬拉他进入我们的世界。
小恒在校用餐情况不佳,甚少进食,甚至每吃一粒饭就发出怪声;但碍于午餐时间短促,导师经常要趁机处理班务,甚少时间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导师灵机一动,利用同伴的力量,请学生轮流当小天使,陪自闭儿吃饭、刷牙。
此外,为增进小恒与同学的互动,还安排学生轮流带玩具陪小恒玩。因为平日禁止学生携带玩具到班上玩,但担任自闭儿小天使当天例外,所以每个学生都十分期待担任小天使。每每下课看到小恒与同伴互动良好,几乎没有受到轻视或排挤的现象。
此外,导师也利用亲师联络的方式与家长分享这些活动,除了要让身障生获得与普通生互动的机会外,更让普通生藉此体会如何与身障生相处,学习关怀弱势,以发挥人性的光明面,让普通生与特殊生都互蒙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