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父母: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训练无处不在,我们也一直在提倡自然训练——社会化,生活化,自然化,多样化。结合生活给自闭症孩子训练,让孤独症孩子真正的融入家庭,融入社会,但真正让我们把握的时候却很难,尤其是自闭症家长,我们对孤独症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但孤独症父母往往都是死死的把自闭症儿童揽入怀中,不敢放手,对孤独症儿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一切都给孩子规化的很好。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有这样的心态也都能理解,但正是因为这样才剥夺了孩子很多思考及支手的机会,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个比较,在这里,我把家长分为两种:一.溺爱型,二.放手型。
情境:家庭环境(吃饭时)
溺爱型家长
在此情境中,溺爱型的家长往往都是赶紧把凳子给孩子搬到饭桌前,然后家长端起饭碗,开始喂孩子吃饭,有的甚至是追着孩子喂,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吃完饭后是孩子的自由时间,还得专门有一位大人陪着孩子玩,每天都是家长围着孩子转。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孩子的机会。
放手型家长
首先家长可能会借此机会锻炼孩子的餐前准备,如:有几个人就让他摆放几张凳子,其一,提高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其二,借机让孩子学习了数量关系;家长在摆放碗筷的时候故意不给孩子放,来激发孩子的功能性语言,如:我没有筷子或妈妈给我筷子等。在吃饭过程 中,孩子想吃什么菜时,可以激发孩子表达我想吃XX。并会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去盛,既提高了孩子的主动性,也低烧了孩子的精细动作。
通过以上简单的例子,我们不难看的出这两种家长所带孩子将来的表现及进步,然而还有很多家长的心理就是只要把孩子交给老师,那么孩子是否能够进步就全部取决于老师,往往有这想法的家长孩子一般不会有很大的进步,孩子最终的归宿是哪里?是家庭,是社会,而不是训练机构,家长一定不能希望都寄托给老师,给机构。为什么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家长,督促家长能够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训练者,让孩子能回归于家庭。
相关阅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自闭症儿童(孤独症儿童)的表现症状为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迄今为止,自闭症(孤独症)查不出病因,无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自闭症儿童治疗只能靠矫正训练。2-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攻克自闭症(孤独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从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意识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孤独症)的认识和关注。
自闭症儿童康复(孤独症儿童康复)目前只能依靠去自闭症(孤独症)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干预训练,才能使自闭症儿童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自闭症(孤独症)是伴随终身的,目前自闭症(孤独症)的原因并没有找到,所以暂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
(作者: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拓展部 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