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咬手指
几天来,女儿在家开始咬手指玩,边咬边看我的态度,我比较强硬地制止她,但没有效果,感到自己也许方法不对,今天来到单位,在网上搜寻关于小儿咬手指的文章,以学习如何对待孩子咬手指的问题。
一、关于儿童咬手指是缺微量元素的问题
孩子的情况那是个人习惯,你要积极的督促其改正。
在纠正以上不良习惯的同时,应该到医院做个血常规看看有没有缺铁性贫血,再做个微量元素检查.这样比较好点,有利于纠正其他原因所早成的不良现象.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儿童在3岁以前就自动放弃与“嘴”有关的行为了。比如吮吸大拇指、吮吸小拳头、含假奶头等。这时,吮吸的本能如果没有从饮食中(如喂奶)得到满足,就会从其他地方(如吮吸大拇指含假奶头等)来获取这种满足。
1、寻求刺激。咬指甲有一点疼,但不严重。咬时得到一种快感。
2、生活有时比较单调,感到寂寞,手又是总在“身上”,玩起来很方便,加以以前就这么咬过手指上的指甲,所以现在在没事的时候还是咬。
3、母亲又打、又骂的办法,实际上是强化了他这种习惯。打、骂都比较激烈,他心理不平衡,只好自寻“出路”,从咬指甲得到安慰。
4、孤独症的孩子会咬指甲、缺少父母的爱会咬指甲、受到打骂心里不也会咬指甲。你孩子的情况可能属于最后一种。如果看到他咬指甲不采取打骂的方式,情况会好得多。
5、缺锌:儿童缺锌的表现:食欲不振、异食,不喜欢吃正常的食物,不吃荤菜,嗜好吃些非食物等偏食习惯。缺锌还可导致儿童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指甲有白斑、爱咬手指甲、青春痘、经常性腹痛、身高增长缓慢、消化功能减退、肌体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机会增加。许多研究表明,智力低下、记忆力差、学习成绩差的儿童体内含锌量亦低于正常值。
咬指甲的坏处
医生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果侵及甲沟,可造成甲沟炎。
对于咬指甲的儿童可以试一试以下方法:
1、带孩子到心理健康门诊去咨询。儿童对于大夫的话是比较相信的。
2、平时,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和他谈谈他喜欢玩什么,可以用他喜欢玩的活动占住他的手。比如电脑、拼图、绘画、奏乐器等。不要涉及咬指甲的事。
二、如何制止
在您的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或者上小学以前,开始出现咬手指的时候,您们一定是果断、强硬地制止他。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后,就大声呵斥,试图采取强硬的方式帮助孩子改正,那样是不正确的,如果管教的不好,反倒会增大孩子的心理压力,咬手指的表现可能会愈演愈烈。有的孩子不光是吸吮手指,甚至演变成咬手指、啃指甲,那样就不光是坏习惯的问题了,而成了影响孩子健康的大问题。
咬手指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这和他们大脑成长发育时期的功能不完善也有一定关系,长到一定年龄,当他们自己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习惯已经影响到形象的时候,自然就会改正。
如果发现孩子反复出现咬指甲、吮手指的情况,家长的正确做法是不妨先想一想孩子近期是否遭遇了什么变故和困难,是否紧张和担忧,如果真是那样,应当选择恰当的时机耐心地沟通,和善的态度、轻柔的语言往往有助于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家长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斥责、打骂和威吓,避免对这些行为的过度关注。对于偶尔出现的这类行为,更不必大惊小怪,适当的劝解、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往往效果更好。
一定要把咬手指和他的表现结合起来,而不要只是看到咬手指这一件事,要在加强交流中了解孩子的世界。
三、小孩子喜欢咬指甲是为什么?
咬指甲一般都是无意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的习惯性做法。
怎样戒除孩子咬指甲癖?(<家庭心理医生>)
家庭生活中,有的儿童常常咬指甲,家长们往往为而训斥孩子,甚至采取惩罚措施。然而,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孩子不但毫无悔改表现,反而越演越烈,令家长头痛和安。其实,只要了解其发病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大多数孩子的咬指甲癖会得到很快矫正的。
儿童咬指甲癖主要与紧张和忧虑有关:发繁重的作业、复习迎考、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及患儿受到父母的责骂或惩罚等,有些儿童咬指甲行为常常发生在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听故事、找东西、做作业和想问题的时候。
孩子咬指甲癖的主要表现为:孩子在咬指甲时一般是无选择性地咬十个指甲。被咬过的指甲常变得短而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当注意力被某种东西所吸引或在他们精神紧张时还会咬随身的其它东西,如咬铅笔和手帕等。由于反复地咬指甲,会损伤手指的指甲和皮肤,使指甲游离缘变得粗糙,指甲缘的四周出血和#p#分页标题#e#指甲畸形,甚至发生甲沟炎、甲周疣、门牙缘的小裂痕、齿龈炎。
咬指甲癖是一种令人为难的、讨厌的、甚至是痉的习惯,不仅受到来自社会、同学以及家庭的歧视,而且影响儿童心身健康发育。因此,儿童咬指甲癖并不是什么小毛病,而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及时采取综合措施,纠正儿童的行为偏离。
一般疗法:儿童咬指甲癖是完全可以纠正的。首先,人微言轻家长应认识到这是一种病症。单纯地采取责骂或惩罚不但无益于疾病治疗,反而有害,甚至会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并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家长应定其给孩子修剪指甲,防治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
心理疗法:主要采用行为限制和下面引导的方法。所谓行为限制,即当年幼儿童咬指甲时,父母应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紧紧地抱住他的双臂,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赏,还可通过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下面引导则是,对孩子可讲清道理.使孩子意识到咬指甲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只要自己能正确对待,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同时,要让这些孩子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促进孩子心身健康的发育。
由于儿童咬指甲癖的治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治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故不但要求患儿增强信心,而且父母也要有耐心,采取父母的监督和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巩固治疗的效果,只要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能达到戒除儿童咬指甲癖的这一行为偏离。
吮指头和咬指甲怪癖:吮指头和咬指甲是一种不良嗜好。心理学家认为,吮指头和咬指甲是儿童期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行为障碍。据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调查资料表明,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吸吮手指头的儿童发病率为12%,而咬指甲的儿童其发病率则高达44%。另一位心理学家也证明了在14岁的儿童中,有程度不一的咬指甲行为的占55%。吮指头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超过了儿童期应该的年龄,更反映出具有这种怪癖者的心理不健康。心理学家发现,吮手指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除了可能致使手指浮肿,牙齿闭合不良和感染疾病外,而且还是对学习和工作产生内心紧张、压力、忧虑或烦躁的症候。这些行为本身虽然不能直接妨碍人的学习和工作,但却可能是妨碍人学习和工作的自卑感、敌对感、或个人内心的某种别的情绪状态的表现。大家知道,吸吮是一种原始反射,凡接触到婴儿口唇的任何物体,都会引起吸吮反射。在婴儿时期,吸吮自己的手指头很常见。到2-3岁后,此现象一般会逐渐减少。但在婴儿饥饿时,吸吮自己的手指头有得到如吸吮母亲乳头般的满足,在寂寞无聊、焦虑不安、身体有疼痛或其它不舒服表现时,吸吮指头可以聊以自慰、减轻焦虑、转移注意力,因而仍可能吸吮手指,如果偶然出现这些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病态。随着儿童年岁的增长及与外界接触的增多,一般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是,若诸如饥饿、疾病、孤独无伴、缺乏玩具等不良情境经常存在,吮手指的行为就可能形成一种癖好,以致难以革除。至于咬指甲的病因,心理学家认为与吮手指头一样,一般发生在其情绪紧张或抑郁的时候,并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磨牙齿,吮手指头等症状。有的人咬指甲行为是孩提时代对父母咬指甲行为的模仿,一般获得了快感,逐渐形成了顽固性习惯。一位长相颇佳的少女,养成了吮大拇指的习惯,其表面虽然较活泼,但内心却隐藏着许多忧虑,因为她的母亲不仅喜欢打扮,而且凡事吹毛求疵、唠叨不停,她既希望女儿学芭蕾,又要她学民族舞蹈,更要她练钢琴、读英文,这位少女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些,而她母亲却非常热衷于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为其请名师,买这买那。每次女儿学芭蕾舞时,她就走在旁边指点批评,练习时只要有一位学员的姿势显得优美,她就高声喊女儿注意模仿,搞得女儿紧张兮兮的。可见,女儿吮手指的行为就是缘于这种内心冲突和对其母亲极度不满的结果。预防和矫治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关键,在于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避免错误的哺乳方法,以杜绝养成不良嗜好。对于已养成此类不良习惯的儿童和成人,在矫治时应注意: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对儿童,如属于喂养方式不正确,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食定量,饥饱有节,如属于孤独、寂寞等原因。则要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与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乐,培养其对环境、游戏的兴趣,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此类不良嗜好。对成人,应引导他们认识其行为的幼稚性,并教授正确有效的排忧解愁的方法,自觉戒除这一怪癖。2.正确教育,切忌粗暴。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儿时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应简单地禁止,否则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使他们感到更紧张。只有主动提供多种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游戏等,而不应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会解除其困惑,而不致这些不良嗜好的产生。因此,对此类儿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强行制止的行为是有害无益的,嘲笑、讥讽、恐吓、打骂更是不妥,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不#p#分页标题#e#安,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健康心理。3.厌恶疗法。在童年时期,如果儿童养成了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怪癖,可以采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和矫正。如在儿童手指上涂上黄连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或吮手指的苦痛,从而中断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