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是怎么一回事?
小儿发热是怎么一回事?
1.体温是怎么回事?人体由于新陈代谢的结果,会产生热,而且人体各脏器需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进行正常的功能,所以人体有一个衡定温度的系统,使产热和散热在一定水平上达到平衡。这个水平就是人体正常温度,代表这温度是中心温度,具体讲是胸腹腔中的温度。这中心温度是随着进食,运动,外界温度等因素变化的。也就是说不是一直线,而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上下波动的曲线。比如清晨清醒及睡着后的体温比较低,下午比较高,运动后比较高。小儿胸腹壁薄,更易受外界温度影响。夏天体温较冬天高,而且小儿上下波动的幅度比成人来的大。
2.怎样测体温?我们不可能直接测量中心温度,通过口腔,肛门,腋下来间接测得中心温度。口腔和肛门分别是消化道的进口和出口,更接近中心温度,腋下相对要差些,但测试的时间延长也能弥补一些不足,所以口温,腔温一般应测5分钟,腋温应夹紧皮肤测10分钟以上。现在还有测皮温,测鼓膜温度的方法。皮温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冬天测量准确性要低得多。测鼓膜温度是较先进的方法,这方法快捷,准确,无痛等,但需要特殊的仪器。
3.正常体温是多少?正常体温是37.2’C左右,这是经过大量的测试得出的结果。这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值。一般来讲这个范围是36.5~37.5℃。所以37.2℃不是2 分体温,而是正常的。在这范围都是正常的。这个数值是一个统计学概念,也就是说超过这个范围还有5%的人是正常的。37.6~37.9℃是否正常,这要根据临床综合判断。低于36.5℃对新生儿来说可能是不正常的,但其它对小儿就没有临床意义。大多数家长知道肛温要比口温高0.5℃,腋温要比口温低0.5℃。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观点。如果测试方法正确,结果相差没有这么大,不信你可以同时测二个或三个部位的体温试一试。我们通过大量的测试否定了这一说法。我们还发现过肛温低于口温的现象。在新生儿还有腋温高于肛温的现象。当测量不准确,39℃的体温测成37℃的也是常事。当你测得体温向医生汇报时,不要自行加上或减去数值。只要将测的得体温及部位告诉医生即可,让医生判断。
4.多少体温算发热?一般来说,37.6~38.5℃是低热,38.6~39.9℃是高热,>40℃是超高热。发热只是一个症状,是一个信号,体温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不成正比,也就是说不是高热病就重,低热病就轻,家长不要为高热过份紧张,也不要为肺炎不发热而麻痹。
5.小儿体温增高怎么办?首先测量体温,发现高热先服用退热药,一般30分钟后体温开始下降,可择时看医生,若高热不退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当发现低热应多次测量并记录。最好每天3次:清晨刚醒,下午5~6:00左右和睡前,测量5~7天后就诊。医生要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疾病的情况,所以正确测量体温可以为医生判断病情带来帮助,这样医生判断起来更准确。我们门诊发现部分家长由于小儿体温在37.1~37.5℃波动,而频繁就诊于各医院,进行了许多检查,服用了许多药物,这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增加了小儿的痛苦和家长的心理负担。低热的原因很多。一部分小儿是生理现象。如夏天,部分小儿体温在下午可在37.6~37.9℃,但到睡前应下降。如>38℃ 应引起重视,特别是较长时间的引起这种情况有:风湿,结核及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所以需要到医院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