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头、打自己 宝宝怎么了?
文/王绍媛
咨询/行政院卫生署桃园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 蔡洪莹
宝宝随时随地摇头晃脑;坐在学步车上,脚掌还不断的用力拍打地面;躺在娃娃床上,拼命地将后脑勺或前额往床沿、墙壁撞去;有的宝宝则是有事没事,便猛打自己的头、抓自己的头发或是咬手指头;要不就是在床上不停的滚来滚去,直到身体或是头部顶到床边才肯停止……。
孩子的这些行为举动,看在爸妈的眼里,一颗心就像悬在半空中般,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到底宝宝为何会如此呢?是不是过动儿?是不是是有自闭的倾向?还是脑袋有问题?
常出现于六个月大以后
宝宝老是撞头、一直跳、一直晃、一直打,常让父母感到相当不安,深怕一个不小心会伤到孩子的脑筋,造成后遗症。
行政院卫生署桃园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蔡洪莹表示,宝宝这些节奏性的动作,较常出现于六个月大以后,此时,因为小宝宝开始感受到规律性的节奏,也开始会随着音乐的节拍摇摇摆摆,这种情形男孩子比较常见,这与男孩子的活动力较强有关。
摇晃或是吸吮手指、揉搓衣角等,主要发生在孩子感到疲倦、想睡或是遇到挫折时,为一种自我慰藉、自我安抚的动作,并没有关系。而不断的跳动也是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在满足自己的韵律感、培养适当的节拍观念,同时是粗动作发展的过渡时期,有助于他们日后学习走路,以及做高难度运动时,所需要的协调性及节奏感。除非孩子伴随着有自伤性的动作,或是智能发展有迟滞的情况,否则均视为正常现象,家长无须过于担心。
但是当宝宝有出现撞头、打自己的行为时,是最让父母伤脑筋的。其实大多数有此习惯的宝宝,都是在想睡但难以入睡的时候,开始有撞头行为出现,直到把自己似乎撞昏了,才停下来睡觉;有的宝宝则是会不停的抓耳朵、吸手指、拉头发……等动作。当宝宝出现此动作时,家长不需要太过于惊慌,也不要责骂、约束孩子,要用关心与耐心来对待及看待他的行为。
一般这种习惯会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而自行消失,此时,家长所能的就是留意宝宝的安全,并给予足够的关爱,以免因为情绪困扰而让情况恶化。若是家长对于孩子这些怪异动作,还是无法释怀,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的,或是二、三岁以后此行为依然出现,甚至有自残的现象,便应寻求小儿神经科及儿童心智科医师的协助,有可能是自闭症或是智能发展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