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不当 孩子受伤
编者按:孩子,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我们希望孩子健健康康,我们民族才有希望和未来,但孩子的健康不仅仅是指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儿童早教本无可厚非,但若把早教理解为多认识些字、会算简单算术、会说几句英语的话就失之偏颇了,甚至一些家长在早教中“拔苗助长”,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
依稀记得小时候整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日子,快乐无忧。可昨天下午,4岁的君瑶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坐在教室里,撅着嘴嘟囔“来是COME,去是GO”。且不说她是否能真正懂得这些英语单词的意思,单那写满不情愿的小脸就让我感到:她一点儿都不快乐。孩子们本想在暑期撒个欢儿,可眼下不仅学龄期孩子要上各种各样的班儿,连学龄前儿童都在家长的“逼迫”下,走进各种声称能开发智力的培训班。
“不仅仅要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郑州市八院副主任医师刘俊德认为,过早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有利有弊,如果选择不当,厌学、暴躁等不良情绪将过早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扎根。
大多新生
接受过学前教育
“最近几年,我所教的新生中80%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郑州市伏牛路小学从事低年级教育十几年的矫静德老师告诉记者。近些年,家长们很注重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各种各样的早教班炙手可热。
“受过早教的孩子,知识面的确比一般孩子广。”矫老师说,只要家庭引导得好,这些孩子在行为和认知上都有较好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家长不清楚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只是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去学,虽然孩子掌握了一些知识,却让不少孩子产生了学习障碍,有的甚至有自闭症的表现。”孩子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些甚至还有厌学情绪。
学习障碍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
“因为入学前很多孩子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所以对知识没有新鲜感和兴趣,上课时左顾右盼。”矫老师说,这些孩子在低年级时,成绩都比较优秀,就有一种优越感。而教学是一个系统体系,基础打不牢,到了高年级或者升入中学后,成绩就会明显下降。
“就拿眼下许多家长都热衷的儿童速算班来说,孩子学习后的确算数的速度非常快,但数学不仅仅是算数,而许多家长和孩子都误以为算数好就是数学好,然而到了高年级,这些孩子的数学成绩往往比较差。”矫老师告诉记者,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从小成绩很好,为啥越学成绩越差呢?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不少孩子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就已经在课外接触过这些知识,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东西是炒剩饭,索然寡味,而实际上是一知半解。
●产生厌学情绪
与那些自以为很聪明而不注意听讲的孩子相比,另外一些孩子就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小飞是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没上学前,父母就“逼”着他参加了速算班、少儿书法班。入学后,他上语文课讨厌写字,上数学课更是觉得头大。
面对孩子超负荷的学习,家长也很无奈。一位母亲告诉记者,她也不愿意孩子如此辛苦,但孩子生长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看着别的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只好随大溜也送孩子去上班,她也只能送给孩子四个字“先苦后甜”。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他们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上各种补习班、请家教,这种因为互相攀比而让孩子吃教育的“夹生饭”,其实只是搞无谓的脑力重复劳动,并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心理医生:早教不当可惹祸
刘俊德认为,儿童早期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儿童素质教育,是对孩子能力的教育、开发和培养,可以给孩子的未来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但越来越多的“问题儿童”出现,归根结底是父母早期教育的不当。孩子在接受不适合的教育时,他们在心理上普遍趋向被动、应付,严重的可出现焦虑、退缩、缺乏自信,并且最终可能导致思维混乱和创新能力的丧失。同时孩子性格上也会出现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或写作业磨蹭、社会交往能力缺乏、脾气急躁等。
早教重在能力培养
其实,学习和教育不是一回事儿。
专家说,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单是取得好成绩,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不是成绩能体现的,早教其实应该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专家强调,早期教育首先要给孩子打好基础,0~3岁是脑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感知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视觉、听觉、语言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