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孩子可能面对这些危险
暑假,孩子意外伤害事故频发。孩子趁假期放松,家长的安全之弦却一刻都不能放松———
最危险!
溺水
危险指数:★★★★★
学生外出游泳须有家长陪同
6月26日下午3时,晋江市陈埭西坂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都在参加期末考试,然而,该班同学小林的座位却空着———他再也不能来参加考试了。因为,在此前的一个多小时,来自四川的小林和班上几名同学在上学途中,跑到学校附近的内沟河玩水,小林不幸溺水身亡。
6月3日上午,从江西贵溪老家来到泉州与父母团聚的一对11岁双胞胎兄弟外出游玩时,弟弟下到内沟河捉死鱼,脚底踩滑,掉入河内不幸身亡。
5月12日傍晚6时许,泉州八中航海专业的几名学生在市区江滨公园附近水面游泳时,一名学生不幸溺水身亡。
……
炎炎夏日,游泳成了最受孩子欢迎的活动项目之一。然而,每年暑假都会有中小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特别是一些自认为水性好的孩子,在没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到水库、鱼池等安全设施不健全的水域游泳,麻痹大意下往往容易发生意外。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全市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溺水死亡占了50%,仅今年1到5月份里,在我市发生的29起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中,溺水事故就占了三分之一。
据统计分析,我市发生的涉及学生溺水死亡事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溺水死亡学生中大多数为小学生,且大部分居住在郊区和乡村,发生溺水事故的危险地带多集中在小溪、水库等;二是学生外出游泳大多成群结队,从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险;三是溺水死亡大多发生在非上学时间,学校、家长都不知情。而在这些溺水身亡的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很大的比例。
安全提示:到这些地方游泳要小心
海边:由于我市地处海湾,海岸线漫长,到海边游泳成了许多市民度夏的最佳选择。然而,由于海水的水流复杂,涨潮、退潮的水流各不一样,加上暗礁、漩涡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小学生到海边游泳最好有家长陪同,并选择最佳游泳时段,到有安全保障的浴场去,孩子应该随身携带救生圈等救生用具,以防万一。
水库、溪流、鱼塘等危险水段:目前市区这类危险水段主要有8处,分别为:顺济桥、王宫旱闸、浮桥、东海滨城水库、草邦水库、清源山天湖、桃源水库、北渠。此外,我市各地也都有大大小小的水库与鱼塘,这些地方看起来平静无波,其实水情复杂,暗流、涵洞、放水口等都暗藏杀机,这些地方我市每年都发生游泳溺水事故,由于这些地方远离居民区,给施救增加不少难度,因此,一旦事故发生,很难得到及时救助。为了避免悲剧发生,少年儿童千万不要图一时凉快而冒生命危险。家长、学校应该对孩子加强教育,不要让孩子到水库、溪流等危险地方玩耍、游泳。
游泳池:游泳池虽然配备有足够的专职救生人员,一旦出现险情,能够及时处理,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但中小学生在游泳池内发生溺水事故也是时有发生。因此,家长不仅要教育小孩到正规的游泳场馆去游泳,同时也要教育孩子游泳时不要自行其是,随意到不熟悉的地方游泳,尤其是不要到无人看护的游泳池游泳,要在有大人陪护的情况下到正规场馆游泳。
危险排名2
交通事故
危险指数:★★★★
教孩子遵守交通规则
6月30日晚上10时左右,一名16岁的中学生许某酒后飙车,当行驶到市区云鹿路时与一辆的士发生刮擦,并和的士司机发生纠纷。110民警在调解时发现,该学生没有任何行车证件。
虽然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只有年满18周岁的公民才能驾驶各类机动车辆。然而,随着暑假的到来,市区街头不时可以看到一些青少年驾驶着摩托车在路上飞奔,穿梭于车流之中,令人担忧。尤其是在郊县的一些地方,常常能看到一些学生模样的青少年,三五成群骑着摩托车,不仅不戴安全帽,还高声按着喇叭横冲直撞,更有飙车嬉戏,不能不令人提心吊胆。
正是这种对规则和安全的漠视,导致惨剧一再发生。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全市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次于溺水事故,而从以往暑假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看来,大部分交通事故集中于寒暑假期间,且多数是由学生不遵守交通法规引起的。
安全提示:
民警提示家长,要对孩子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如家长要告诉他们横过马路时一定要走斑马线;骑车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要互相追逐,在没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强制隔离的马路上骑自行车,注意不要任意越过白色的标线,还有诸如乘车、走路、骑车的一些基本规定。
为配合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和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活动,共同维护和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确保学生暑期出行的交通安全,今年暑假,市交警支队与市教育局还联合向全市中小学生布置了一项暑期特别作业——在暑假期间要认真学习《争当宣传使者为文明交通作贡献》交通安全宣传卡的内容,并积极向家长、亲友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共同遵守交通法规。
危险排名3
摔伤烫伤
危险指数:★★★☆
尽量别让孩子一个人在家
上课的时间到了,8岁的学生威威却还得在家里呆着。原来,半个月前他一个人在家没事做居然踩着桌椅爬到冰箱顶上,然后从冰箱上面往下跳,结果把腿给摔伤了,到现在还没完全康复……
除了溺水与交通事故之外,外伤是暑假期间中小学生健康的又一大威胁。记者日前走访了市区几家医院,根据院方的反映:受外伤的中小学生在暑假期间明显增多,伤及部位以头面部及四肢为主,多是撞伤、摔伤、烫伤。
据了解,这些被烫伤、摔伤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家中的“留户儿”,因为父母都是双职工,忙于工作,对孩子照顾不周,还有一些父母对家中的热水瓶放置不妥,小孩在玩耍时不小心碰倒,从而被烫伤。
对于这一现象,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对孩子听之任之,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这是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专家建议,家中有“留户”小孩的家长在外出时,应该将家中易于引起烫伤的物品,比如热水瓶、开水壶、汤盆等放到小孩够不到的地方,防止孩子在玩耍时碰倒或撞翻烫伤。
安全提示:
我们建议,幼小的孩子不要让其单独在家,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也要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煤气、微波炉、热水器等。
煤气:要跟孩子说在用煤气热饭热菜的时候不要走远,更不要热上饭菜又去做别的事,因为这样容易忘了正在热饭菜,一旦火被风吹灭或被水浇灭,漏出的煤气就会造成中毒或引起火灾;用完煤气之后,要仔细检查阀门是否关好,一旦发现煤气泄漏,要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撤到室外,千万不要在屋内使用明火或开关家用电器。
微波炉:假期里,家长们通常在早上把饭菜准备好,告诉孩子到中午用微波炉加热。但家长可能不知道,如果使用不当,微波炉也可能造成意外,如烫伤、崩伤等。这时,家长就应该跟孩子说明微波炉的基本使用方法,比如,微波炉不能加热鸡蛋、玉米等带壳、带皮的食品;其次,加热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容易烧焦食物,甚至引发危险。
热水器:不论是煤气热水器还是电热水器,操作过程中都有很多注意事项,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独自使用热水器存在一定的危险,如触电或煤气中毒的事故时见报端,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诫孩子,独自在家时,不要使用热水器,也不要随便动热水器的开关,避免危险发生。
危险排名4
遇到歹徒
危险指数:★★★
不要轻易与歹徒正面冲突
高二女生小杨到同学家玩,夜晚12点多,她拒绝同学父亲送其回家的提议,一个人骑自行车回家,途经某工业区时遭到抢劫,手机被抢走,所幸途经此地的过路人大声喝止,小杨才未受到更多伤害。
不少中小学生会在暑假期间走亲访友、外出旅游。民警提醒,中小学生出外最好要结伴同行,避免单独游玩。在旅途中,不要轻信陌生人,更不要随意食用陌生人提供的食品、饮料。
在人多的公共场所或参加大型活动,要注意防盗、防抢。遭遇侵害时,要冷静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只是被歹徒盯上,应迅速向附近的商店、繁华热闹的街道转移,还可以就近进入居民区,求得帮助;如果被歹徒纠缠,应高声喝令其走开,同时迅速跑向人多的地方;遇到拦路抢劫的歹徒,要仔细记下歹徒的相貌、身高、口音、衣着、逃离的方向等情况,寻找一切机会迅速报警;但是必须切记,不到迫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与歹徒发生正面冲突,最重要的是运用智慧,随机应变。
危险排名5
遭遇骗子
危险指数:★★
对陌生人警惕别太相信网友
近日,正在单位上班的黄女士接到女儿从家里打来的电话,说门外来了一位男子,自称是黄女士的同事,受黄女士之托,帮黄女士提来了一袋大米,要黄女士的女儿开门让他进来。警觉的女儿马上打电话询问母亲要不要给他开门,门外的那位男子一听在给家长打电话,便仓皇而逃……
不法之徒通常会用一些方式诱骗独自在家的孩子开门,如“我是你爸爸(或妈妈)的同事,你的家人给你买好吃的了,让我给你带回来”;“我是看煤气表(水表)的”等。作为家长,应告诉孩子遇有陌生人敲门,尽量不要答话,要保持警惕,不轻易开门;有人来访,可隔着门窗与他对话,千万不能开门;对自称是修煤气管道、水表、电表的,要先给家长打电话,问清情况再决定是否开门;如发现窃贼已经进屋,尽快躲藏起来或伺机逃走,不提倡与坏人搏斗。
此外,暑假里,孩子约见网友却被骗、被勒索、被殴打等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家长应教育孩子,不可轻信网友,不要随意对网友透露自己的家庭机密,以防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如果一定要和网友见面,切记不要单独赴约;不要在夜晚见面;不要选择偏僻的地方,更不该轻易远赴异地;不要瞒着家人或生活中的好友,一定要让人知道你去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并随时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