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迷思——无法爱人?
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迷思,或许就是自闭症儿童不能够爱人及无法建立互爱关系的能力!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自闭症首度被认为是一个障碍之际,当时认为它具有“自闭孤独感”的特质,且无法与人建立亲密、温暖、富有滋润情感的关系。以“自闭症之父”闻名的李奥·肯纳(Leo Kanner),最先有系统地提出好几个“自闭症相关障碍”的儿童案例,并且将上述概念纳为自己理论的一部分。从那时开始,“无法建立亲密情感联结或温暖、充满爱的关系”就一直存在于后来与自闭症有关的所有定义之中。不过,刚开始时认为自闭症儿童会出现基本的自闭孤独感问题,目前则认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是一种连续状态。至于认为“自闭症儿童永远无法像一般孩子一样,发展出完整、丰富及深度的人际关系”的想法,则仍然持续着。
自闭症儿童,到底有没有爱人及感受强烈情绪的能力? 出现这样的疑惑,实在是因为许多自闭症儿童没有能力表达他们的情绪。一般来说,四到十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够透过声音、肢体动作及脸部表情——例如:一个笑容牵动出微笑、一个声音引发出另一个声音——跟别人进行双向的情绪互动。一个发展正常的孩子,在十二个月到十六个月大之间就能进展到更复杂的阶段:他们会爬到父母身上,伸手去抓他们的手臂,然后咧嘴而笑;他们也能发出引入注意的声音,即使只是简单一、两个字;他们会呵呵发出笑声和微笑,好玩地模仿父母动作。我们看到他们已经出现许多连续的情绪交换动作。
这种快速交换情绪信号的能力,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要困难多了!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基本生理障碍,无法将自己的情绪与动作系统或动作计划能力连结在一起。因为自闭症儿童无法在自己内在需求的引导之下,顺利排列行动的先后步骤。自闭症儿童虽然想要有亲密的感觉,却无法将内在的欲望转化成实际的行动。至于口语表达,即使他们能记住或复诵一些字汇,却无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口语当中,将情绪或感情连结到口语的符号,说出“我爱你”或“妈妈,给我一个大大的抱抱”。不过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困难代表一种永远的限制;只要经过适当的治疗,自闭症儿童不只能体验到“爱”,也能学会如何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