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在说话
小霖喜欢看国字,也认得许多字,但是在说话方面一直很难突破,每当大人拿着他喜欢的食物或玩具要求他说话时,他会马上逃开,宁愿不要吃或玩。
小智对于大人的指令经常听而不闻,尽管妈妈一直在后面跟他说:“小智,赶快把玩具收起来,等一下爸爸回来看到家里太乱会生气噢”等话,他还是文!风未动,继续玩他的玩具。
小奇到5岁后才开始说话,会说的第一个字是在看到最喜欢的洋芋片时说:“要”,之后慢慢出现其他语汇,包括“妈妈,吃饭,尿尿”...,但多半只是仿说覆述大人的话而已一次,自己主动说方面还是很困难。
小翰已经能够在熟悉情境中主动表达需求,但经常会用“我要吃海苔”来代替所有要吃的东西而在回答有关代名词的问题时也会经常混淆,如果问他:。“你要吃饼干吗?”他会回答:“你要吃饼干。”不愿意进行某项活动时,多半是会一直发脾气或是说“丢掉”,“我要吃饭”等与情境不相符的语汇。
自闭儿常见的语言特质包括:使用不正确的沟通方式表示要求或拒绝,将人当作帮他拿东西的工具,较少主动性沟通,常出现鹦鹉式仿说行为,会立即仿说大人的话,不断复述广告词,回答问句时经常重复大人的问题之尾端或答非所问,只讲自己会的或有兴趣的事,使用代名词(你,我,他)时会反转以及语用方面的问题等。此外,说话的咬字清晰度,速度或音调异常也是他们在表达时较为人注意到的。
自闭儿的语言问题需要长时间及有系统的训练。关键训练策略是跟他说话前要先吸引他的注意力,例如对小智说话,可能需要将他有兴趣的东西放在你的脸前,大人移到他的前面,让他注意到大人,或是口头要求他眼睛看你,然后再开始跟他说话。说话时尽量使用他能够听懂的语言,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对理解一大段话有困难,所以刚开始训练时,“清楚,简洁”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家长利用日常的情境,一面说出简单口语如:。“收玩具”,一面带着小智收玩具的过程中,让小智了解语言的意义,然后再扩充到生活中的其他活动如:“上厕所,喝水,看书,穿衣服,换裤子等”一旦小智理解更多语汇后。再慢慢加长指令的内容,像是“喝完水可以看书”...等。并可视需要加上示范,图卡,手势以及表情,增进孩子对语言的理解。
再者,能够适时适地的表达正确语汇也是自闭儿的一大难题,解决的办法是在日常情境中,大人利用机会为孩子旁白,说出孩子或大人所做的动作或所处的环境,例如:“小翰在玩拼图,有三块拼图喔。”,“爸爸在看报纸。”,“小翰不要玩拼图了。”让孩子先能理解并仿说接着在孩子发脾气情境中。说出孩子的需求或情绪,如:当小翰不想做某件事而一直发脾气时,大人试着说出他的想法,如:“我不要写字”,让小翰知道他当下该说的话。
而当孩子出现用一句话代表所有的意思时,也是利用情境练习说出其他适当字眼,帮他从仿说到提示下说出该语汇,再到自己说出。例如小翰除海苔外也喜欢吃王子面,老师先拿出王子面让他看,当他想吃时老师先示范说出:“我要吃面”,让他模仿说出;练习几次后,再问:“小翰要吃什么?”,用嘴形或图卡提示他说出正确语汇,必要时需要两位大人以唱双簧方式,一位在孩子前方,另一位他身后适时提示。若是孩子出现说错情形时,最好直接示范正确方式即可,不需再纠正以避免混淆(如孩子看到王子面,却说:“我要吃海苔”时,老师直接说出“我要吃面”,不必再纠正说: “不是海苔,是面”)。重复练习达到主动说出且熟练后,可再扩充到其他喜欢的食物或活动。
基本上,自闭儿的语言训练除需要透过多次的示范与练习外,延宕等待孩子的回应和主动沟通也很重要。以小奇为例,多以仿说表达需求,后来老师拿出他最喜欢的洋芋片,老师不立即说出,而等待一会儿,让小奇自己说:“我要吃”,并适时提供图片,嘴型及一点语音的提示,然后再慢慢由小奇自己说出整句话。
对于一些尚无口语或口语能力很弱的孩子如小霖,除了继续训练他学习口语外,可再加上辅助沟通系统(如手语,手势,图卡,字卡,语音输出器等)的配合,现在小霖有三本沟通本,分别是在家,在学校和外出。而透过沟通本和手势,小霖可以选择自己想玩的休闲活动,也能回答类似“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昨天谁带你出去玩?”等问题。
也许,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方面,自闭儿有较多的弱势,但是在视觉理解和记忆力方面,他们多半有特别的优势,所以善用优势来帮忙他们提升语言能力,也是家长们可以多加努力之处。例如小奇有图卡提示时就能说出正确语汇。有人说,自闭儿就像是一群“才能被关在门内的孩子”,他们先天上在沟通方面的障碍就是其中的一道门,虽然我们不能把孩子的一道道门完全拆除,但是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一起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让孩子和外界有更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