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家长

关于自闭儿教与养的几点体会

作者:刘女士 更新时间:2010-03-31 点击数: 百度一下

  我的孩子八岁多了,两岁七个月时被确诊为典型的低功能自闭症,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各式各样的训练与治疗,孩子有所进步,但仍然是重度自闭儿。回想近六年的教育训练中,我们走过了一些弯路,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后来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接受现实,摆正心态。

  作为自闭儿的家长,面对孩子的不幸,我们应该怎么办?台北师范学院的杨宗仁教授说过一句精辟的话:“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非常难。就我本人而言,“面对它”没问题,而接受它则整整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真正做到;“改变它”一直在做;“放下它”则是近来才真正做到的。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仅仅是接受了了孩子的现状,而没有接受他的将来,怀着一种不服输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拯救他,期望能在几年的时间内让孩子康复。因此,当孩子年满六岁,眼看着康复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时,我几乎崩溃了。

  应该说,我在对孩子的教育训练中之所以走弯路与这种不服输的心态直接相关。它不仅导致我个人身心受到极大创伤,同时也导致我犯了许多不该犯的错误。因此,接受现实,摆正心态,这是最重要的。

  二、抓住核心,把握尺度。

  由于不服输,我将训练目标定为让孩子能够上学,因此我花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训练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而忽视了孩子的社交和自理能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会说话,却不会沟通,能识字,却不会认人。不要说上学,就连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都不具备。因此,训练自闭儿只有抓住他的核心缺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们的核心缺陷不是认知,也不是语言,而是社交沟通问题。只有抓住核心,我们才能找到方法。

  但仅仅是找到方法也还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应该强调的问题就是——把握尺度。在这一点上,我的教训尤为深刻。由于“不服输”,我们跟时间赛跑,我们盲目地听信专家的话:“你抓得越紧,孩子康复的机会就越大”,于是我们打着爱孩子的旗号残忍地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多年来我一直牢记着星星雨创始人田惠平的一句话:“千万不要对孩子造成第二次伤害。”我曾经以为自己做得不错,天真地以为自己没有打孩子,没有骂孩子就不会对他造成伤害,但是有一天当孩子醒过来哭喊着“要上幼儿园”、“要喝牛奶”时,我的心都碎了。为了抓紧时间训练他,我舍不得送他去幼儿园“浪费时间”,而是将他关在家中进行军事化的训练;为了让他早日康复,我整整五年未给他喝过牛奶、吃过面包。我不厌其烦地给他上课,以为这一切都是对他好。可是孩子完全体会不到妈妈对他的爱,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就反感。不是妈妈的声音不够温柔,而是他需要休息,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空间。所以训练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过犹不及,我们应该把握一个恰当的尺度。

  三、生活第一,训练第二。

  近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家四口人,三个大人和一个自闭儿,为什么我们这么几年来没能将孩子带出自闭的世界,反而被他带了进去?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错。这个错我终于在去年下半年找到了。就是我们将全家的生活都完全训练化了。孩子从早上一睁开眼就开始接受训练。因为要训练孩子,家人的生活也简单化、固定化,随时随地跟孩子说话,全家围着孩子转,每个人都练就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训练他”的本领,久而久之,说出来的话都是非生活化的、刻板的语言。长此以往,不仅孩子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就是大人也很难受。不管怎么样,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应该是训练生活化才对,而不是生活训练化。我们的孩子不仅要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会享受生活;我们自己先要会享受生活,才可能教会他去享受生活。
  
  (注:刘女士,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讲师,特殊孩子家长。)

加入收藏
Tag: 自闭症 孤独症
上一篇:听杨宗仁教授RDI讲座有感
下一篇: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之家长篇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brightcloud88个人记事(4)成长需要时间
  • 龚妈妈的话(台湾)
  • 爱心让儿子走进阳光
  • 不一致与公平性的范例
  • 在家教育面面观(二)
  • 作为一个孤独症儿童家长需要做哪些事
  • 开开妈妈教儿心得(8)
  • 开开妈妈教儿心得(30)
  • 坚持训练孩子是会改变的
  • 为自闭症儿童找回自信--株洲母亲牵头成立慈善机构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