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于孤独症孩子的影响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一种社会群体,但是和其他社会群体不同,它不是社会中人们任意的结合,不是由于单纯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学术研究的目的或文化娱乐目的的结合,而是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结合。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最微小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必定具有社会的共同属性。同时,家庭又是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又具有各自不同的个别属性。因此,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家庭,必然存在时代气息、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必然受到当时、当地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同时,家庭作为“社会最微小的细胞”,受到家庭成员经济、文化水平、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家庭又处处显现出色彩斑斓的差异,可见,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和谐、温情的氛围,父母的舐犊之情,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之情,成为了每个人成长的基石和“避风”的港湾,同时又是每个人扬帆起航的港口。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家庭的概念,表面上看,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很陌生,也很遥远。甚至对于父母的亲情,他们也毫不理会,似乎生活在一个永远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这种状况常常使许多家长十分沮丧和焦虑。其实不然,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对家庭有着十分的依恋,他们深知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呵护和温情。
实际上,不是说儿童孤独症患者不需要家庭,也不是说儿童孤独症患者不需要亲情,他们是受疾病所困,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无法建立与他人的交往与联系。因此,对于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种种表现,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其他成员,理解应该是第一位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孤独症患者来说十分重要。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得了儿童孤独症,家长应该正视现实,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早期教育康复,以取得最大程度改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实践证明,及早介入教育在对于孤独症儿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它是以家庭长者的言行作为对其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实施影响的一系列活动为基本特点的。因此,赵忠心先生称之为家庭教育为一种具有私人属性的,非正规的,但是具有终身教育特点的家庭活动。家庭教育的特点:1.终身性和继承性;2.全面性和灵活性;3.广泛性和复杂性;4.针对性和及时性。
其实,作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来说,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除了具备一般家庭教育的特点外,有着自身的特点。教育方法上,除了具备一般儿童的教育方法外,还有着一些不同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一般理论和儿童早期教育的一般理论同样适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除了要遵循正常儿童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的一般原则外,我们认为应遵循的原则还有: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语言行为同步发展的原则,重复强化的原则,结构化的原则。家庭教育关键是家长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并注意方法。同时,在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他们第一要做到不训斥,不嫌弃。第二要做到不溺爱,不迁就。第三要教育和有关康复机构积极配合,制定切实有效的教育和康复方案。第四家长要从对社会负责的立场出发,加强孩子社会适应性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