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及其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受到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庭,作为社会最微小最基本的社会细胞,比起学校和社会团体来说,规模小,关系简单,家庭教育也只在家庭成员中进行。尽管如此,由于家庭担负着生育、生产、生活、消费、休息、娱乐、赡养等诸多职能,这就决定家庭生活的内容是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多重的。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对子女实施教育,能不能顺利进行,教育的效果如何,子女的身心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发展的水平能有多高,朝什么方向发展。最后能不能成才,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由家庭的某一个有关因素(或条件)所决定的,而是各种有关因素都在发挥作用,是多种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教育康复过程中,家庭教育环境诸要素对他们的影响是至关重要,也是举足轻重的。
1.家庭人文因素及其影响
家庭人文因素泛指一个家庭固有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等的总和。家庭人文因素由家庭成员自身的素质所决定。家庭人文因素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待这个孩子的基本态度,实施孤独症儿童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认识以及体现出对孩子的爱心、耐心、信心等方面。
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和执行者,是最直接、最经常、最重要的教育者。自做父母的第一天起,就自然而然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抚养、保护、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父母不仅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同时也可以说是终身的教师。在子女教育过程中,家长起着主导的作用,决定着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也决定着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见,家长自身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
目前,在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影响着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效果。
(1)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
这些家庭的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患病后,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方面,他们带孩子到相关机构进行早期的教育康复训练,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家庭的教育康复。在对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康复过程中,父母亲同心协力,不厌其烦地从点滴着手,关注孩子的发展。他们不迷信专家,不迷信药物。不迷信××疗法。他们客观地面对孩子的疾病,坚定地确立以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为根本目标。他们不惧怕来自家族和周边人群的议论,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着帮助孩子的事情,并且对因为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孩子的变化而欢欣鼓舞。这些家庭的家长,正在成为真正的实践型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专家。
(2)焦虑不安的家庭教育。
这些家庭的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患病后,往往焦急上火。他们一方面为孩子的疾病着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孤独症儿童康复的信息,另一方面,不假思索地带孩子到不同地相关机构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一切显得非常的茫然,而这种做法恰恰忽视了家庭的教育康复,结果花费了大笔金钱却收效甚微。殊不知这种盲目的行为,耽误了孩子宝贵的最佳教育康复时机,令人痛心疾首。这些家长很在乎家族和周边人群的议论,对孩子成人后的发展忧心忡忡。有些家长对医学诊断持怀疑态度,不承认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
(3)不知所措的家庭教育。
这些家庭的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患病后,陷入了极度悲观的状态。他们带孩子到相关机构进行早期的教育康复训练,寄希望于这些机构能将自己孩子的疾病治好。当发现康复效果未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时,采取了放弃的思想。当孩子从机构康复或从学校(幼儿园)回来后,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他们很在乎家族和周边人群的议论,常常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暴力行为,对孩子成人后的发展忧心忡忡。
(4)消极对待的家庭教育。
这些家庭的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患病后,得知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便采取彻底放弃的态度。他们怕别人议论,常常把孩子关在家里。对孩子的发展不闻不问,对孩子长大后的境况漠不关心。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目前社会和家长对孤独症这种疾病缺乏一定的了解,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缺乏一定的了解,对孩子出现的语言、行为等教育康复的方法缺乏一定的了解。除第一种现象家庭的家长外,后三种现象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发展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认为家长的态度是关键。而这里所讲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待这个孩子的基本态度以及实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认识方面。实际上,在人类进化发展的进程中,家族人群中的蛋白分子结构的差异和变化是客观的,这种差异和变化就构成了人类个体间的差别,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不可能在性格、情趣、喜好等方面完全一致。因此,当一个孤独症儿童来到我们的家庭中时,家长应该认为这个孩子存在的问题仅是与其他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我们应该帮助他去克服这些问题。如果采取这种心态,那么,就不会因孩子的疾病而痛苦。如果采取这种心态,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安排我们的生活。如果采取这种心态,家长就会用更宽容的态度包容孩子。其实,家长的态度,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康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作为家长,既要考虑孩子的当前,更要考虑孩子的将来。其实,这里有一个如何认识、如何定位的问题。在认识方面,家长应该全面了解这种疾病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存在的核心性问题以及预后的状况,并根据他们发展的基本规律,制定家庭教育康复的方案。对于教育康复的具体方法,可以请教一些专业人士。在定位方面,家长应该针对这种疾病的预后,客观地将着力点放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上面。并据此定出孩子教育康复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美国是目前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进行得较好的国家。许多资料表明,美国许多孤独症孩子家庭的家长,由于采取这种积极的态度,不迷信于某一种方法,重视家庭教育康复的作用,许多孤独症孩子不仅读完了小学、中学,而且还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有的还在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孤独症儿童表面上看来显得与周边的环境和其他家庭成员格格不入,其实不然。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一样渴望得到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一样渴望和其他家庭成员共享家庭的欢乐。可是,疾病造成了他们在情感、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障碍,使得他们被认为是“特殊孩子”。这是因为家庭成员“读不懂”他们所造成的。因此,家庭的温馨、父母的温情、兄弟姐妹间的亲情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说家庭的温馨、父母的温情、兄弟姐妹间的亲情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非是对他们溺爱,而是首先要理解,其次要关心和帮助。所谓理解,就是要对他们出现的问题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关心和帮助,就是要充分考虑他们心理发育迟缓的客观现实.积极鼓励他们适应环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生活,建立自信。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同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创设更多的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家庭氛围。其实,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对孤独症儿童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因此,我们认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家长们对孤独症疾病和孩子成长发展相关知#p#分页标题#e#识的认识,在于对家庭教育康复和方法的掌握,在于客观面对现实的挑战和理智的态度,在于对孩子发展奉献出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2.家庭生活环境及其影响
赵忠心先生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指出,人的生活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能影响于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有生以来所接触和生活的第一环境。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实践证明,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学成果的巩固,有利于孩子语言、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家庭生活环境涉及到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经济生活状况、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生活方式等方面。
家庭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是深刻的,这不仅仅因为家庭是人们出生以后所接触的最早的环境,而且还在于家庭是人们连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和人们所处的其他生活环境相比,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家庭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而不像其他的环境是人为形成的。自然形成的环境,人们生活在其中,没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此外,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十分亲近,一般都具有血缘关系,情感上更亲密。
家庭生活环境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影响是直接的,客观的,潜移默化的。讲直接的,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住房条件。在目前,我国基本做到了居者有其屋。在城镇,一个家庭通常是居住在单元房。在农村,通常是一个家庭中许多家庭成员同住在一个院落。但是家庭内的小环境各不相同。二是在家庭结构方面,大城市的家庭通常是三口之家,一般城镇的家庭为三或四口之家。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地区通常为三口之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家庭人口一般在四至五口人。三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基本以家庭为一个经济单位,依父母的工作性质决定收入的多少。四是生活方式主要依据父母一方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消费方式来决定。而上述各点,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是没有选择的,天天必须面对的。讲客观,主要是家庭的基本条件、家庭结构和家庭的生活方式是固有的,孩子的疾病是客观存在的。讲潜移默化,就是说,采用何种态度和何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康复,完全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取决于家庭成员间和谐氛围的程度。
3.社会环境及其影响
人的生活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具体地说,社会环境包括家庭、邻居、亲朋好友、市场、商店、公共娱乐和体育场所以及场所、工作单位等,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同学、伙伴、教师、班级等也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个性差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自发产生的,一般不是有意识的,而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某种影响。正因为是自发的而不是有意识的,所以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实践证明,宽松的、和谐的、优美的,充满人性关爱的家庭周边环境,对于促进和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主动参与意识、语言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科学在不断进步,但是,目前人类还无法弄清楚孤独症的发病机理,对他们教育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依然在探索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常常为了孩子的异常行为对邻居和他人带来的影响和伤害,不断地道歉、解释。内外压力,使得他们心力交瘁。尽管如此,还得不到理解。这主要是社会对孤独症这种疾病缺乏有效的了解;即使了解,人们也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们。这种现象,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依然存在。
孤独症这种疾病对人的最大伤害在于使患者的社会交往出现障碍,而人们来到这个世界,所必须面对的就是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其实,作为孤独症患者来说,他们不是不想融人社会,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规则。对于孤独症患者(儿童),社会对于他们应当给予极大的宽容和包容,而不应该歧视他们。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加强对他们的保护,这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教育康复,许多孤独症患者不仅做到了生活自理,同时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服务社会。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过程中,我们建议家长要多让孩子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同样,作为社会成员和相关场所要为他们的进入提供方便,而不是加以限制。对于因他们出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要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包容,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当然,作为孤独症儿童的直接监护人(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也要负起帮助他们的责任。只有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孤独症患者(儿童)才会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