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待天才到挑战自闭症
今天早晨,我看到一位在“星星雨”训练的家长在辅导孩子做操,使我仿佛回到几年以前,那时我也曾是这样做的。想起这几年前我走过的路,可以将训练孩子康复过程分三步:
第一步:面对现实,面对你的孩子真的是有问题了,是个孤独症孩子,我要面对这个现实。
第二步:我要正视现实,“面对”与“正视”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第三步:你要用你的爱,用你母亲的胸怀,用爸爸他*的爱去唤醒这个孩子,让他走出自闭。
一、 面对现实很难
我的儿子叫石若玺,乳名小石头。小石头这个孩子大家都看了,都说他好漂亮。我们对他寄予的希望真的是很大很大。我很晚才结婚,结婚以后很长时间没有孩子,到我想要这个孩子的时候,就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给他强了三十多套小毛衣,把小枕头、小被子都准备好了,我就希望哪天,我怀孕了,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都会很爱他,在怀孕前就看了很多很多书,如何优生优育呀等等。所以当我怀孕的时候,从知道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当中:我要当妈妈了,我可以有孩子了。当时我爱人不在我身边,他在香港。我打电话给他时,他都不相信,真的吗?我们同事都说,没有一个人怀孕的时候,像你那么喜悦。尽管过程很艰难,到了两三个月时,我就开始给他做胎教,让他听音乐、做操,孩子在肚子里的反应特别灵。我跟我同事说,不信我表演给你看啊:我只要把胎教音乐的小喇叭放在肚子上,如果我的手指是这样(食指向下指)他保证是上下跳,如果我把两个手心捧在肚子上的时候,孩子保证像大海的波浪一样蠕动。我们同事都说:真绝了。所以说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太大,生孩子的时候,我爱人不在身边。生出来以后,医生告诉我说:你的孩子九斤半。我对医生说“你把孩子抱过来给我看一看啊!”当医生把孩子抱过来给我的时候,我就看到我的眼睛盯着我。我当时心里真高兴,我真的没白胎教啊!我把手伸过去,跟他说:“小石头你看看妈妈。”他马上把头转过来看看我。医生都不去处理我的伤口,都说这孩子神了。那么好的一个孩子,弄得我哥哥连班都不想上,整天就等在婴儿室门口,说怕把他的外甥抱走了,所有来看的人都说这孩子这么好。
回到青岛抱出去啊,所有人都说没过那么漂亮的孩子,所以我一直是认为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我一定是神童的妈妈,我一定会是。从他两三个月开始就剪了很多卡片教他,到了六个月,他就开始认字了。来我们家的人都问:你告诉我是怎么教孩子的。到十个月他就认得好几百字了,可他就是不说话。一晃到了两岁多他还是不说话。因为他不说话我们还到医院看过,医生说没问题,耳朵能听见就没问题。到两岁八个月他开始会说“妈”,我们同事就说:“他会‘妈’了,以后骨碌骨碌的话就出来了。”可是他还是“妈”“爸”单个字。然后我们发现他特别会背广告,广告来了他就一动不动,特别喜欢气象预报。当他让你开始背天气预报时,他就说“北、北、北”,第一个是北京嘛,然后我们就说“北京”按下去是“XXX”。如果你说错了,他就跺跺脚。所以,一上班车人家就让背气象预报,他就开始说“北”,等着你说“北京”。就这样。别人都说他很聪明。
石头从小就上托儿所,因为家里没人看他。三岁三个月上幼儿园,他哭得很厉害,不肯上,老师说刚来都会哭。但是半个月后,老师来找我谈话。她很婉转地对我说:“方老师,你觉不觉得小石头跟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我压根没往别处想,我说:“对,他很聪明。”她说不是,认为他好象跟别人不一样。我说他只是不大说话。老师觉得谈不下去了,也就不谈了。后来过几天总有人对我说,你的孩子不太一样。半个月过去,老师熬不住了,建议我们是不是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检查这个(指脑子)。我就楞了,说:“检查这个,他脑子有什么问题吗?”老师对我说:“你别生气。听我跟你说。你的孩子现在只有九个月的智力。”
于是我就打电话跟他爸爸说:“老师说了,石头只有九个月的智力,让咱们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脑子。”我爱人一听就火了,就去跟老师说:“你们幼儿园就是普通孩子太多,没有见过天才。”保育员见谈不下去,只好说等园长回来再解决。三天后园长回来了,我们就跟园长告状:“老师不太负责任,让我们去检查脑子。”园长就说:“好,我去带三天,看看再说。”园长带了三天班后,就跟我说:“你确实需要带孩子去检查,不信你到班上来看。”当时园长的态度还是比较强硬的,她说:“如果你们不给我一个脑电图,我们就不要这个孩子了。”但我想我根本不用到班上去看,我就到医院去,我要让你知道我们的孩子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就到医院找了一个熟人帮我们看一看,这人一看孩子的眼睛滴溜溜地转,他就说:“这孩子没有问题,老师才有问题。”我就说,不行老师说必须要一张诊断书,所以这个人就写了一张诊断书,说明孩子没有问题。老师看到了诊断书,也就没再说什么。
可是幼儿园总觉得孩子有问题,对我说:“这样吧,我看你的孩子适合在家里找一个人看他,不适合在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只能尽量跟园长做工作,这时双方的态度都缓和了一些。可园长还建议我:“你有机会多来幼儿园看看别的孩子。”我就去看了,但是毕竟石头还小,而且以前学了很多的东西,我只是觉得他不大安静,多动一些,没有太大问题。应该说我因此失去了很宝贵的时间,拖了几个月,没有干预他。回到家我还是让他听喜欢的故事啊,认字,看汽车……我并不知道他其实已是刻板了。那时,他每天无论上哪儿,必须手上拿着一个小汽车。他都拿了两年了,车漆都磨掉了,给他换一个他不干,给他买个一模一样的新车也不要。晚上睡觉时他非要拿一块长长的蓝色积木,拿走了他就睡不着,睡着了再拿走,他也会下意识地就醒了,必须把积木放在他的手上。而且他当时就开始转圈啊,抓高啊。他的平衡能力非常好,总是站在沙发背上,窄窄的他就那么稳稳地站着。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有问题,所以足足有4-5个月的时间浪费了。
那时幼儿园一举行什么活动,就说你的孩子别送来,不然幼儿园公开课无法达标。我就只好把孩子带着去上班,因为我要坐班。那个幼儿园是一个特别好的幼儿园,经常搞活动,所以我一个星期总有一两次要把孩子抱到学校。就在这个时候呢,我说我与田老师有缘吗!田老师以前的一个大学同事调到我们学校,她就觉得这个妈妈怎么总把孩子抱来上班,就问别的人,虽人就悄悄告诉她说:“幼儿园真坏,说她孩子有毛病,一有活动就不让送了。”过了几天,她来找我,提醒我说:“你的孩子真的有毛病。”我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她说:“我们现事有个同事孩子叫韬韬,跟你的孩子长得一样漂亮,谁都不相信他有毛病,但他是孤独症。”她还到图书馆去找青年报让我看,把有关的内容都给我划下来。把报纸拿回来我就跟我爱人在后面打勾,我爱人说:“今天咱们达什么标啊!”当时一看都能对上号,我说:“完了,完了,真是有病。”但当时我不知道“孤独症”有这么严重。我就想,“自闭症”、“孤独症”那不就是他太聪明了,跟别人合不来吗?那我就叫他跟别人一起玩,不就可以了吗?所以从那天起,我就不再教小石头学东西,天天带他出去玩,上大转盘玩,找别的小朋友玩,下课了在幼儿园玩。然后我也开始听幼儿园的老师的话了,去看看别的小朋友上课。当别的小朋友都坐得好好的时,石头却把小凳子往肩上一放,在班里转圈。没人注意他,因为老师已经习惯了,他就把椅子放在圆桌上,爬上去坐着。我一看真的不一样!或者他会冷不丁地就“啊”地尖叫一声,有时老师的粉笔都掉到地上#p#分页标题#e#了,因为被尖叫一声愣了一下。唉!我想真有问题。
可是我爱人不大能接受孩子有问题这个事实。我跟他说,他总是说:“神童都那样!”而且他总是跟我说爱迪生小时候也不能上学。这样我整天夹在中间,到了幼儿园说有问题,回家跟他一说没问题。就这样,犹犹豫豫,又一年过去了。我觉得我没有你们的运气好,有“星星雨”可以给你们进行系统性的培训。
二、 正视现实更难
我常想如果那时候就开始对石头进行系统性地培训的话,现在可能会更好。到了石头四岁多的时候,我觉得他开始退步。因为四岁前觉得差距不大,是因为以前他提前学了很多东西,有资本。而在这一年,他没有学到新东西,把老的东西也逐步忘了。这时我才觉得他与人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更加孤僻了。他原来起码会说:“妈妈,要”后来干脆不说了,最多说“妈妈,”然后你问:“要什么?”他就拉你去,指指杯子。而且他越来越迷恋汽车。只有汽车才能使他安静下来。他站在阳台上看汽车,如果没有汽车了,他就尖叫,在家里转;而且扔东西,原来小时候喜欢玩的玩具,被他扔得到处都是。入睡愈来愈困难,越来越偏食,出生时九斤半,到了那个时候,都瘦得没法看了。这时我们才觉得差距很大,两个人开始着急。我已经承认这个现实了,石头爸爸依然不能承认,他还是抱着“天才”这样的想法。就这样我们没有找专业的人咨询。
直到小石头四岁多时开始出现自伤行为,我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是发现他从幼儿园回来,太阳穴都是紫的。我就问老师,老师说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因为一开始石头不是当着人自伤的,而是找个角落自己打。后来老师发现了,上课说他的时候,他就开始打。拿小拳头打自己的太阳穴。后来发现他回家也打,我每天晚上给他敷冰块。然后就带他到儿童医院去看,一填表都能对号入座。医生说:“我不能马上说你的孩子是孤独症,反正你的儿子有孤独症倾向。”我很快地说:“这样吧医生,你就当他是孤独症,你给我治治吧!”医生说:“没有办法治,没有药。”我们就楞了,怎么没有办法呢?也没有药呢!然后医生跟我们讲,“孤独症”会怎么样,尤其是你的孩子有自伤现象。他长大了,能够自理就不错了,恐怕只能是送去监护起来。这时候,我就会坐在那儿哭。我爱人呢,抱着孩子就走了。然后我去追他,他跟我说:“他们放屁!不会有这样的事情,总会有办法的。”这以后我们才开始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啊!真的没办法。我们两个才傻了眼。虽然那个时候我已开始面对现实,但是这个“治不好”的现实,我不敢面对。我整天哭,我埋怨为什么是这样呢!埋怨的时候,夫妻俩就开始吵架。我就说,我们家祖宗十八代,没有这个毛病,你跟我说说你们家有没有这个毛病。因为我觉得他爷爷有时候愿意唠叨啊!其实人家八十多了是老年痴呆症。可我就非说是因为他们家有这个毛病,是他结婚前,隐瞒了这个事实。然后,我要他去查基因,说我和你没完。你害了我,也害了孩子。直闹到跟公公、婆婆的关系也很紧张。更难过的是每当石头打自己时,我就说:“你打妈妈吧!”在幼儿园,老师看着很难过,说:“你要打打老师吧!”那时,我经常哭,不理解怎么会这样。所以说那时我虽然已经面对了现实,但是我不能正视这个现实。
三、改变现实,用爱唤醒孩子
我爱人出身于一个基督教的家庭,婆婆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要求我们每星期去教堂。在那里我们遇到了很多好心的人,当他们知道我们孩子有问题后,自愿为孩子祷告,当我们夫妻吵架时,就会有人来劝解,我想不开带着孩子离家出走,总有教友来找我。他们真诚地帮助我,使我感动,我能挺过来真要感谢他们给我的关爱。教友们也会对我说:“要相信上帝存在,上帝是爱你的。”这个我不能接受,上帝如果爱我,为什么让我的孩子这样,我不相信上帝存在。但我的确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动,同时也慢慢地冷静下来。开始思考,现实就是这样,我们该怎么办?怎么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我不再对家族病史纠缠不休,而开始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应该怎样训练。在帮助孩子之前,理顺家长自己的思路是很重要的:
1. 要了解什么是孤独症?
2. 了解如果不训练孩子会怎么样?
3. 参考国内外训练成功的例子,了解他们的家长做了些什么?
4. 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我开始有勇气正视这个现实。我没有像“星星雨”的老师那样对小石头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只是走一步、算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来“星星雨”的家长应该珍惜这样会,使自己少走弯路。
(一)从训练小石头能安静下来入手
我试图让他学习书法。因为很多人说书法会使他安静。所以他5岁不到,我就带他去学书法。第一个书法老师看到那么漂亮的孩子,心想这双大眼睛肯定能把书法练出来。然而等他上完课出来以后,老师就跟我说:“你另请高明吧,我不行。我弄不了他。”我找了好几个老师,想多花点钱,请老师单独来教他,可谁也不干。没有办法,我就去班上陪他上课。石头一会儿就站起来跑几圈,我就把他拉回来,让他描呀描,这样学了三个月。那时,我总是心情不好,就觉得我抬不起头来。我说我一辈子没低过头,现在要为这个孩子低头,所以我很难过。晚上我总睡不着觉,要靠安眠药,就得了心脏病。那时我带着他学书法,假如我坚持带他去,学下来的话,我相信他会写得很好。因为当时他写得真是不错。可是因为我身体不好,总是晕倒,一会晕倒在厕所里,一会晕倒在马路上。唉!也是命不该死。两年以后,我有一次长时间地晕倒不能苏醒,才知自己得了心脏病。
那一次,回想起来也是十分后怕。那天他爸爸走了,我上厕所,突然感到心脏很难受,就跟石头说:“石头,你快去叫对面的宋爷爷。”因为我知道他说不清楚,就告诉他只说两个字“救命!”然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后来才知道小石头到邻居家敲门进去后,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宋爷爷很奇怪,因为以往都是我与他在一起。于是他问小石头:“你妈妈呢?”石头想了想:“妈妈在厕所。”又过了一会儿他才想起来,说:“救命!”邻居冲到我家,打电话叫来医生抢救。看到医生来了,石头高兴极了,大喊大叫,在床上又蹦又跳,他不知道“妈妈要死了”。弄得医生都觉得这孩子怎么不懂事。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停了小石头的书法班学习。
2.让幼儿园的老师同情、理解与配合
在小石头上幼儿园的日子里,我与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的关系搞得特别好。让她们了解我从怀孕起所经历的从希望到绝望的心理过程。虽然他们有时也会说,是不是因为你教得太早了,给胎教坏了,但他们都能设身处地地为我想,觉得我真不易,愿意帮助我。石头从小班到大班换过几个老师。每天我去接送小石头时,都觉得因为小石头我“亏欠”所有的人。自从接受小石头有问题这个现实后,我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愧疚与所有能够帮助小石头的人打交道的。在这里我建议其他的家长也这样试试,不要因为孩子而跟周围的人怄气。我抱定一个想法,谁都没有义务帮助、教育你的孩子(尽管有些人,实际上是有义务的,如幼儿园的老师),这样的的姿态会赢得别人的同情。千万不要对老师隐瞒孩子的病情。瞒是瞒不住的,瞒只能是闭上眼说话,睁开眼就是有毛病的。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他们很专业。所以要直言相告,并告诉老师你自己有多么痛苦。大家都是人,都会有感情。让他们说:“如果我有这样一个孩子,我该多么需要帮助。”有了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她就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的孩子付出,和我们一样地去爱孩子。
那时我建立了一个与老师沟通的对话簿,每天早上送去时交给老师或保育员,上面记录着#p#分页标题#e#小石头前一天在家里的种种表现,如做作业、吃饭、睡觉、尖叫、打自己等等。下午三点钟我早一点去接,观察小石头白天的情况,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和变化。这时我就赶快拿笔记下来,你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变化,其实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记下问题,回家努力纠正和辅助。首先是老师发现小石头对数学感兴趣的,因为他在认数字时比上语言课的兴趣大。老师从表情上观察他有兴趣,就叫他站起来说“5、6…….”,问他“5的哥哥是几?”他会说是“6”。小石头不会主动举手,老师就主动叫他,有时他会自己站起来就说,老师就让全班鼓掌奖励他。这样,就开始培养了小石头的自尊、自信。非常有趣的是,到了大约是中班,小石头发现站起来可以得到荣誉,就经常自动站起来,而不管自己能不能回答出来,坐下时还要自己鼓鼓掌。老师从中发现他开始关注别人对他的评价。我在家里也配合做了一张表,只要石头在幼儿园表现好,就贴上一个五星,只要有人来家里,就让他指给别人看:“石头今天又得了一个五星。”增强他对集体中荣誉的追求。
3.家庭训练寓教于兴趣之中
石头是个高功能的孤独症孩子。早期他对积木感兴趣,后来就是汽车,每次带他上街看到汽车,他就很兴奋,嘴里不停地“呜呜――,吧吧――”,于是我从汽车上入手。 在家里吸引他与我玩汽车,先将积木摆成马路,让汽车行驶,使他对积木也产生了兴趣,会主动拿积木让我跟他说“呜呜――,吧吧――”。下一步,我就教他对马路和汽车以外的东西感兴趣。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每次带他出去时,告诉他马路两边有什么?有人行道,有树。开始他根本不理我,逐渐地每当我问他:“马路两边有什么?“他会说出:“人”我就进一步引导:“有人行――”“道”他会接上。在家里,我们已能用积木搭出很长的马路(为此我买了十盒积木,足足一桶)。又用扁长的积木搭出人行横道,告诉他“小朋友走人行横道”他终于明白了,也能自己摆出人行横道,而且很高兴。之后再引导他观察人行横道旁有什么,有树,在家里用积木当树,玩“种树”。继而就是带他看道旁的房子和正在建的房子,又在家用积木搭出房子。开始是我搭,后来是他自己搭,回家后他可以搭几十分钟:先是摆出马路,再就是人行横道,还有房子。我就进一步启发帮助他“能不能搭高点,漂亮点。”就这样,用了一年的时间,石头能用积木搭出一个很浩大的景观,而且搭放的过程中他很开心。但他只对搭马路有兴趣,我就试图让他观察幼儿园,开始他很拒绝。我就从他感兴趣的转椅入手,先搭出转椅,然后是滑梯和房子,以后又从幼儿园转到大海边。石头从此迷上了搭积木,只玩这种木头积木。在幼儿园老师也把木头积木给他,上课时允许他玩。在这个过程中,他自伤的行为不知从何时就没有了。老师只是惊奇地发现他不再打自己了,但那段自伤行为给他留下了痕迹,至今只要他激动大叫,太阳穴还会发紫。
4.为孩子选择小伙伴
孤独症的儿童不关注身边的其他人。上了三年幼儿园,他不认识班上的同学,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发现这一点,我就想办法。石头喜欢漂亮的人,他们班上有个女孩很漂亮,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小姑娘会主动说:“阿姨好!”而石头则没有反应。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小姑娘就住在我家附近,她的妈妈看起来也很善良。我就到她家去,对她妈妈讲我的孩子有点问题。这位妈妈开始不相信,说:“怎么会呢,他会看表。”我就诚恳地说,小石头真有问题,我需要帮助,想借你的孩子跟小石头玩,她说可以,没问题。这样,放学后我就让石头跟这个小姑娘一起玩,玩滑梯什么的。大约一周后,老师告诉我,今天小石头看刘月来了,就搬起椅子坐到刘月身边,还把刘月旁边的同学推了个大跟头。老师从此就把石头调到刘月旁边坐。吃饭的时候,只要刘月说话,小石头就吃得很好,老师连说:“有救了”但问题又出来了,小石头不能允许刘月跟别人玩,否则他就打别人,还打刘月,弄的小姑娘一见到他就发抖。于是我和老师配合,又在班上选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加入到队伍中来,慢慢地小石头也就适应了。现在我才从香港那人知道有个新名词叫“玩伴教育”,回想起来,我们对小石头是无意识中进行了玩伴教育。
5.夸奖孩子很重要
因为小石头动作不协调,运动能力差,我在家中从动作模仿开始一点一点地教他。我就从“伸伸手,弯弯腰,踢踢腿……”开始教,一步一步地教,一次不要太多,要循序渐进,多夸奖他。小石头不会跳绳,在幼儿园一说跳绳,他就会只拿着绳子放在身后上下动,老师就让大家鼓掌。老师跟我开玩笑说:“小石头跳的是美国绳。”其他的小朋友会跟我说老师有偏心。直到幼儿园毕业时,他也只能将绳子从身后甩到前面,但老师仍给他鼓励,在他手心,脸上都盖上了小红花,五角星。
九七年“六一”学校要搞花环表演,老师问他,“小石头,你要毕业了,愿意参加表演吗?”他只点点头。他说不出太多的话,但明白老师的意思,于是老师给了他一个花环。那天老师流着泪,高兴地对我说,小石头中午不睡觉,站在镜子前面举花环练习,还要老师陪他。我也很高兴,在家跟他一起练。表演的那天,小石头穿着与其他孩子一样漂亮的衣服,举着花环与大家一起表演。他只会做举来举去的简单动作,惹得其他孩子的家长直乐,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滑稽,园长却说:“这是我们最棒的孩子。”小石头就这样从幼儿园毕业了。
有家长问,你是怎么训练他进步的,我觉得我就是一步一步努力做,而没有像甄老师那样有科学方法的指导。我感动这期间小石头的进步是飞跃的,一次跳上一个台阶,有时又会退下来,然后再跳上去,是一种波浪型的进步。
我终于将小石头送进学校
1. 孩子自己说:“我要去上学”
幼儿园毕业时,我曾拿不定主意,是让小石头再上一年幼儿园呢?还是让他上学。石头奶奶说:“你应该让上帝拿这个主意。”我自己的妈妈是信佛教,则让我拜菩萨。以前我什么都不信,此时我却想,只要小石头能好,我什么都愿信。于是我就跟婆婆去做礼拜,每天晚上虔诚地在家里祷告。不知是不是真的感动了上帝,就在别的小朋友已报名准备上学的前夕,8月27日的晚上,平常极少主动说话的小石头突然走过来,十分郑重地对我们说:“你们俩过来,我跟你们谈谈。”我当时很奇怪,赶紧坐好听他讲:“幼儿园我是不会上的,我要去上学,你们去给我报名罢。”他爸爸说:“这真是上帝的旨意。”第二天我们就去报名,才知道报名要带着孩子。于是我们心里是七上八下,带上小石头去了。路上我们教他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如:“几岁了?”、“叫什么名字?”等等。谁知他一进去,未等问就一口气说完:“老师好,我叫小石头,今年六岁了。”然后就往外跑。好容易拉住他,又重新坐下来。老师写出汉语拼音“a”他就说[ei],老师认为也行;又出了一道题“9-3”小石头看了就说:“我不做减法,我要做加法。”拿起笔就在减号上划了一竖道变成了“9+3”,此刻老师的脸已有些拉长了,旁边一位老师说“加法也行,9+3等于几呀?”“我不做了!”小石头大叫一声,撒腿跑到院子里,边跑边哭喊。这一下老师生气了,说:“这孩子你们是怎么教的!”石头爸爸也很拗,回应了一句:“这不,我教不好,才领来让你们教嘛!”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很紧张。老师说:“这孩子我收不了,要问校长。”校长来了后,看了看满脸是泪水的小石头,说:“挺好的孩子嘛。”又问我们在哪里工作,我们说在青岛大学,校长就说:收下吧,大学教师的孩子错不了。
2.开学第三天告诉老师“孤独症”
上学的第一天,我提心吊胆地在窗外看着他。开始尚好,他走进去,坐下#p#分页标题#e#来,挺安静。老师让每个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轮到他前面的孩子说:“我叫王景”王景坐下来后小石头一下子站起来说:“我叫王景”顿了一下,他似乎想起来什么,又说:“我叫石若玺”算是过了一关。老师告诉同学们让家长明天准备十个三角形、正方形……带来,然后让每个同学重复一遍。轮到小石头时,他只说了“十个三角形”就没了下文。弄得老师直不耐烦。一下课,我就赶紧凑过去对老师说:“这孩子其实很聪明,就是性格内向,表达不好。”老师对我说:“唔,没关系,大学的孩子没问题”第一天、第二天就算风平浪静,第三天老师就叫我到学校去,告状说,小石头上课时拿铅笔盒摇晃,被制止后又拿尺子敲,再被制止后干脆就在教室里来回走,甚至上了讲台。老师被气坏了,小石头也委屈得大哭。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将“孤独症”一事讲给她听。老师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但还是表示了愿意与我共同努力帮助小石头。
3.孩子笑个不停我要崩溃了
后来老师和我都体会了什么是困难。入学时,小石头换了一个毛病――怪笑。他可以一直笑个不停,笑三个小时,直到入睡前没有力气力为止。我都要被他笑得精神崩溃了。气急之下,我用针去缝他嘴巴,甚至想抱着他去跳海。每天去接他时都会有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对我说:“阿姨,石若玺今天又犯病了。”当着许多家长的面,我真是无地自容。回到家里我问他爸爸:“你们家的上帝在哪里:上帝为什么不让他不笑?”我爱人只是不温不火地说:“上帝今天休息。”然后他会开导我,让我回想当初面对小石头打头的问题时,不也曾万分绝望,然而也克服了吗?我们要一步步来。我想是啊,笑总比打头好吧。说容易,但小石头一笑,我又受不了,于是和我爱人吵闹起来,抱怨就是因为他们(他和儿子)我才倒霉。我从未求过谁,现在处处求人;从未讨好过人,现在对谁都强做笑脸,说对不起。我爱人终于火了,对我说:“上帝给你这些,就是因为你太骄傲了。”在他发火的那个夜里,我通宵未眠,一直想到凌晨五点,我回顾了我生活中经历的一切,我曾是那么骄傲,自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上学时一直是前三名,没有我做不到的事,我明白我所有的痛苦都是源自于我的“骄傲”。因为骄傲,达不到目标我就会痛苦。上帝给了我这个儿子,就是告诉我要低下头来。我突然觉得上帝是存在的,我是个罪人,我太骄傲了。第一次虔诚地跪了下来。而不知为什么,小石头从那天起也停止了这种莫名的笑,期间也有人介绍我认识了一个韩国传教士,他帮石头按手祷告,真的很奇妙。
孩子上学后,我面临的不仅是孩子的各种问题行为,还有其他家长的不理解。
石头班上有个女孩,他挺喜欢她,用不知从哪里学来的一句“我要跟你结婚”去跟她说,弄得那个孩子的家长很恼怒,到我们家来跟我们吵架。我心里委屈,只好拿小石头出气,后来小石头发展到打那个孩子,她的家长更是不依不饶。我心里的怨气无处撒,当听说那个女孩犯了错误(逼别的孩子拿钱给她进供)时,我甚至幸变乐祸。我爱人提醒我不应这样,我又一次在上帝面前认罪,第一次为别人的孩子祝福祈祷,是小石头让我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后来我们与那个孩子的妈妈做了心与心的交流。我很感动,就这样又克服了一个难关,但这还不是全部。
5.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上课
刚上学时,石头只能安静地坐五分钟,也不知道老师留的作业。开始时,我每天都要到别的同学那里去问作业,后来跟老师沟通后,老师就把作业写在黑板上,让石头抄写,并让同桌帮他检查。那时我每天中午都到学校去问他上午的表现,下午打电话问表现如何。针对他不能安静听课的问题,我就在家训练他描红、画画、涂颜色,静坐的时间由短变长。经过我的请求,学校允许我让在教室外面看,看到他的各种“表演”也只能干着急。于是我在课外给他报绘画班,说服绘画班的老师屿我,允许我进班辅导。在我的哭求下,老师允许了。在我的辅助下,让石头尽量多坐一会儿,学会听老师讲课,适应课堂环境。通过每周两个小时的课外班的训练,石头真的进步了。学校的老师对石头的表现给予经常的鼓励。当时还有许多问题,如上课不能完整地回答问题,重复老师的指令,不知道等老师念完再念等,我们都要在及时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演练。
6. 语言理解是上学的关键
许多家长认为教孩子数学很难,其实问题的关键在语文和(语言)的功夫上,因为孩子并不懂题的意思。我记得我们花了很大的经历,想了很多办法,让小石头理解应用题里“小鸟飞过来”这句话。又比如,让他“看看”桌子有几块糖?他知道说“四块”,但问他“共有”几块,他就不懂,只能重复“共有几块糖?”这是就要辅导他懂得“共有”的含义。再我们反复训练,好不容易让他弄懂了“多一块”的含义,但考试时,试题是“***比***少几块”小石头不能接受,在课堂上发脾气,大叫“怎么变成少一块了!”于是回家再训练理解“少一块”。老师在课上讲“这棵树上的小鸟跟那棵树上的同样多”他回家问我:“妈妈,同样多是什么。”我于是又一次次地跟他练习。
例如:前天晚上,我检查他的数字作业,发现他实际上没有理解“单位”这个概念,例如:“公里”是表示速度的单位,辅导他的时候挺困难,怎么说他都不懂,我就耐不住了,气狠狠地对他说:“你真把我气死了,我真恨不得杀了你。”小石头给吓坏了,我一看不行,又去安抚他,向他道歉,并耐住性子接着教他。昨天我们去故宫,休息时他主动说:“妈妈,你给我出题吧。”我就给他出,他都做对了。我真高兴,抱着他使劲地亲啊。这时他对我说:“妈妈,以后你不要再那样跟我说话,行吗?”我说:“好!以后妈妈要是再那样,你就提醒妈妈,你可以说‘妈妈你不要这样了。’”
因为小石头从不看书,知识面很窄,这对他语言的发展有障碍。于是针对他在数学课上出现的问题,我针对数学课上出现的问题,把重点放在辅导他的语言上。我带他出去看外面的一切,看春天的特点,丰富他的词汇。现在关于春天他都有许多词汇去描述。为了让他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逐字解释给他听,并带他上楼梯,让他知道上高一层会多看到什么。小石头有时也会活学活用,出语惊人,有一次他撒尿时说:“这叫黄河入海流。”我的一位艺术家同事惊讶地说:“这孩子绝对是个艺术家的材料!”
我的经验告诉我,这孩子是可教的。我再没有去想做“神童”的妈妈了,只是想尽最大的努力,教成什么样是什么样,碰见什么教什么。在公共汽车上我从来都是不停地说,弄得旁边的人直感叹:“南方人真好,爱跟孩子说话,我们北方人就没有这个习惯。”我认为我很成功地在教小石头知识的过程中,教他怎样做人。洗脸时告诉他水为什么是宝贵的。在商场里,教孩子买东西要认识钱,知道钱的作用。让他自己把钱交给售货员买吃的,包括把钱交给售货员后,再把小票拿回来等,买东西的每个环节都要训练。
语文最大的困难,是他不理解课文的意思,只能背下来,直到现在也是如此,虽然他的语文考试都在90分以上。写作文是一关,教任何一个内容家长都要先搞明白内容包含什么,再把内容分解开来教孩子。如:小石头要写作文《黄瓜》。我就先带着孩子把范文讲明白,知道都写了什么,再把黄瓜套进去。实物的教育是最好的。
这次带他去天安门,看到放风筝,他会学着说:“赛过飞机了。”乍一听挺好,但我听出了问题,他说的实际上是:“赛――过飞机了。”于是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风筝在地上时是蜻蜓风筝,上天就叫‘赛过飞机。’”原来他并不理解“赛过”是什么意思。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告诉他“#p#分页标题#e#赛”是“比赛”,“赛过”是“比赛超过”的意思,而且马上练习,他很快就学会说:“小石头跑步赛过爸爸妈妈了。”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
训练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细心,要不厌其烦,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例如:帮助他认识“水果”,可以先从一个品种开始。例如:“苹果”。首先让他真正知道苹果,认识苹果,再是香蕉、桃…….,然后才是分类,什么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梨是水果。训练中加上对语言的理解,如:“把苹果给妈妈。”“把桃子给爸爸”训练孩子认识颜色也是如此,先从一种颜色开始,如红色。让他识别所有红色的东西,让他从两种颜色中拿出红色的东西,(另一种不认识也没关系),先增加对比的颜色(从三种颜色中,四种……)训练可以在日程生活中,比如说:“帮妈妈把阳台上挂的红衣服拿过来。”只要他做对了,就要表扬他,给他些好吃的,就跟训练小狗一样。学会了红色,再认白色,过程是一样的,还要利用周围的环境,巩固他所学的东西,白墙、白云、白花……教跟颜色有关系。“把白衣服拿过来。”“把白纸放过去。”“坐在白色的小椅子上。”教孩子分类,你就告诉他这是小汽车,然后是大汽车,再认识轿车、面包车,最后再把几样东西混在一起。例如:“有桃子和汽车,跟他讲什么是玩的,哪样是吃的,怎样分开。”再放进去一件衣服,哪样是穿的,哪样是用的。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语言。我的同事都跟我开玩笑说:“你家出了问题,话都让你说完了,所以老石和孩子都不说了。”其实,我爱人虽不大做什么,但他总是来给我总结归纳,并鼓励我。我常开玩笑说:“你是江泽民,我是朱榕基”当我方向感不准的时候,他必须来把握大方向。
我记得那时为了教他什么是木制品,什么是塑料制品。1-6年级的书我都买齐了,潜移默化地教他。我想我现在去当一个小学老师,肯定当得特别好。因为我都明白,我都知道。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怕班跟不上,我把大班的所有教学大纲从老师那借过来了,我起码明白一个正常孩子到这一步,要掌握什么?这是你的目标。你别想到哪儿就教到哪儿。你千万不要又教他木制品,又教他塑料制品。今天我就教他什么是木制品,你看,炒菜锅的把手是木头的吧!家具是木头的吧,椅子是木头的吧。你看这积木也是木头的。然后你就问:“石头你告诉妈妈哪里有木头做的东西啊!你尽量多说一些”然后我再带他到周围看看。什么窗子呀,咱家窗户是木头的,别人家的窗户也都是木头的。让他去摸一摸,感觉不一样,他明白了,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做的,反正他知道那个不是木头做的就行了。我就达到目的了。认识了木头,才是塑料,让他把木头和塑料分开。再加上金属和纸制品,所以现在他做归类的时候,困难不是很大,去年有个考试,他们班数他考得好,题是这样的:给你几个名词“粮食、稻子、麦子、玉米、小米”,要求把和其它不一样的词给打一个×。他都打对了,回来我问他为什么去掉了“粮食”,他跟我说:“那个粮食特别大,其它都是小兵,跟在它的后面,我就把那个大的给去掉了。”还有一道题是“解放军、海军、空军、陆军、武警”“他们不都是解放军叔叔吗?所以我就把‘解放军’去掉了”,他很聪明。可是一开始时他是一点也不明白,他真的是光看着你,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所以说我有时跟同事聊天,就说:“他是星星的孩子,他不是方静的孩子,让他来学习我们人间的语言,只能这样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