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居家行为矫治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严格讲起来应该要“因人施教”,就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设计一套专属的矫正方法。的确是很难把 A 个案成功的模式套在 B 个案上。但是长久下来,我发现矫正孩子偏差行为的方法是有大原则可循的。我把这些心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制定家规:
在准备给孩子设计矫正法前,家庭要建立大前题,「什么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这好像是告诉你要制定家规一样。没错,就是要定家规,不只是要订给孩子遵循,同时也是要让大人有“规”可循。例如,我给彩虹的家规是:
1.不能打人。
2.不能踢人。
为什么我这样订?因为这两个行为是我们最不能接受的,也是彩虹急需被矫正过来的偏差行为。既然我已决定以这两个偏差行为做为矫正目标,那么就是打人或踢人是不被接受的行为;而且是全家人都不能有的行为。我要彩虹不能打人,那我也不能打彩虹。为什么?因为我们要让彩虹知道「打人是不能被接受的行为」,那么在彩虹眼里,为什么大人就可以打小孩?为什么小孩就不可以打小孩?
二﹒同心协力:
全家人的态度都需一致,放弃我们常会发生的所谓“黑脸白脸”。最常见到的就是在一个家庭里,妈妈气急败坏的要处罚犯了错的孩子,爸爸看了不忍心,跳了出来替孩子求情或是把孩子带走。对于需要矫正偏差行为的孩子来说,这会给孩子一个矛盾的印象,孩子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妈妈不能接受这个行为而爸爸可以接受?那么孩子就会持续的出现偏差行为,甚至会越来越厉害,不断的挑战。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时,全家同心协力,一致的让孩子知道“你犯错了”。孩子都是很灵活的,很快的就会学到“我不能这么做”。这样偏差的行为很快就可以矫正过来。
三﹒正确的处罚方式:
不要骂、不要打。大人是小孩学习的最佳模范,大人骂小孩打小孩的样子,自然会在小孩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孩子要打人或是骂人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模仿大人的样子。我常会跟妈妈们讲,你今天骂小孩,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小孩比你更会顶嘴,更会骂人。你今天打孩子嘴巴,明天小孩就出去打别人嘴巴。所以,记住我说的,不要骂、不要打。那要怎么处罚呢?
处罚的重点在于技巧而不在方法,罚站、关厕所、罚坐等等方法都可以,但技巧要抓住并且坚持,你会发现事半功倍。
当孩子犯了家规时,不要讲一大堆骂一大堆的,孩子不见的听得进去,也可能听不到你为什么生气的原因。你只要用很严正的口气告诉孩子“不行打人”或是“不可以躺在地上”。然后进行处罚。
英文的处罚叫 Time-Out,中文是暂停的意思,故名思意就是暂时停止一切活动几分钟,而 Time-Out 时,爸爸妈妈要装做没听到没看到被 Time-out 的孩子。抓住“暂停”的真正精神。我举彩虹的例子来说明,相信大家就更容易清楚明白了。
只要彩虹打人。我们什么话都不说,不骂他不讲他,只讲“不可以打人,处罚五分钟”,然后带他到一张椅子,让他坐下。然后我们就走开,眼睛不看他,不跟他讲话。但是为了怕彩虹有什么危险举动,我们会偷偷瞄他一下,知道他安全就可以。
五分钟之内,眼睛不看他,不跟他讲话,不对彩虹的任何行为做任何反应。彩虹刚开始时会在 Time-out 的椅子上又跳又哭又踢墙的,不理他。让他哭让他闹让他发泄,也就是说只要他不离开那张椅子,随便他要怎样都行。让他在 Time-out的椅子上发泄他的情绪或是被 Time-out 的委屈感;或许他是要吸引大人的注意。 如果彩虹跑离那张椅子,同样也是一句话也不说的,把他带回 Time-out的椅子,刚开始可能会用拉的带回椅子上坐,但重点都是一句话也不要跟他说。五分钟到后,告诉他时间到了,可以离开那张椅子了。如果在五分钟内他都没离开那张椅子,我们会告诉他我们很喜欢他乖乖的坐在那里五分钟。
既然我们列下了规矩,打人、踢人会被处罚。那么不管在哪里,家里或外面,只要犯了,就要坐下五分钟。原则抓住,几次后孩子就发现爸妈的坚持,或许刚开始会想试着挑战我们,看看爸妈有没有什么漏洞。但我们非常坚持,而且严格执行,彩虹就明白这不是开玩笑的,慢慢的当他要出手打人之前就会愣一下,然后收回手来。逐渐的,打人的次数减少了,行为矫正就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