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您讲述自闭症康复经验
导读:孤独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属于一个巨大的医学难题,它的出现与治疗就像一个谜,长久的困扰着众多的科学家,尽管不时会有新的研究成果来推测这种病症的具体成因,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治疗这种可怕的病症,只能依靠康复训练来提高患儿的某些能力,因此自闭症的康复训练就成为了这些患儿家长的希望与寄托。今天,我们请到有着数十年康复经验的国内著名自闭症康复专家张桂娥教授为我们讲述她多年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经验,希望能为众多的家长带来启发与希望。
一、对孤独症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是关键
“早期干预”这一医学名词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指对一些特殊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特殊的教育。对于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孤独症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进行干预尤其重要。要是发现的早,再早一点进行干预效果会更好。干预方式可分为家庭干预、集体环境干预等。大量的实践证明,早发现、早干预更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握原则,严格训练
第一、行为矫正是关键。
孤独症儿童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出现一系列的不良行为问题。由于语言障碍、交流障碍等原因,致使患儿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自伤,攻击他人等非正常行为。在训练过程中,纠正这些不良行为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才能为其他方面的训练奠定基础。
第二、语言训练是核心。
通常语言交流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为典型的特征,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克服患儿的语言障碍是最为核心的内容。老师和父母要找到孩子语言问题的症结点,根据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来达到发音的目的。
第三、自理和适应社会是训练目标。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在训练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生活场景为训练方式,引导患儿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该怎样处理,在自然训练中达到预期的目标,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是最成功的训练。
三、家长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参与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了解星儿的人,因此在康复训练中,父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患儿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要在家里度过的,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回到家里就放松了,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的康复训练同样重要,这样更加接近社会。因此,孩子的康复教育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融合教育对星儿融入集体作用重大
融合教育不仅包括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之间在教育思想、方法和教育手段上的高度统一和合作,更包括为星儿提供一个融入正常生活、融入集体的机会。有研究发现,让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孩子在一起上课、游戏所取得的康复效果要比一群孤独症儿童在一起训练高出许多,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尽可能为孩子营造这样一个气氛,当然,也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其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张教授还提醒大家,自闭症康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老师和家长具有锲而不舍的耐心和恒心,才能帮助患儿走出孤独与自闭,回归社会与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