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是孤独症儿童康复发展的内在力量
导读:据了解,今年郑州市将为455名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提供救助,其中包括30名贫困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补助,每人资助标准为1.2万元。
孤独症康复,家庭因素至关重要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极为艰巨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目前只能依靠专业的康复训练来恢复患儿融入社会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康复费用、医疗条件、观念意识、重视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部分孤独症儿童没有受到康复训练的现象,甚至在偏远地区有些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么病,只是破罐子破摔。
对于在孤独症康复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国内著名孤独症康复专家张桂娥教授认为,孤独症康复,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是很有必要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最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患儿家庭的因素,包括重视程度,心理态度等。
孤独症儿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科学知识的匮乏,可能会让患儿错失最佳的干预时期,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一般情况下,父母在发现孩子异常之后到医院检查,医生都会以有“自闭症倾向”作为诊断意见,并建议让家长到其他专业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确诊,但往往这个时候会有一部分父母没有放在心上,以为孩子大了就好了,结果越长大情况越严重。更有甚者,就直接把孤独症孩子当成傻子养着,有一口饭吃就行。
另外,在一些家庭里父母得知孩子患了自闭症之后惶惶不可终日,或是不敢出门见人,更不愿意将孩子带到公众场合,总以为孩子给全家人都丢了脸面,结果导致了整个家庭的自闭,再也找不到一丝欢乐的气氛。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即使让孩子接受最专业的康复训练,也可能会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康复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更加不利于星儿的康复与发展。
对此,张教授建议到,我们一方面需要大力普及孤独症的科普知识,不仅限于城市的社区,更要深入到农村等偏远地区,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孤独症对孩子和家庭造成的危害,提高预防意识,早诊断,早治疗;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做好家长的心理疏通工作,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孤独症,积极干预,才是促进星儿康复的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