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间:自闭症孩子的母亲
时间飞逝,一转眼,跟前的儿子已是身高五尺有余的十五岁男孩。回想由他被证实是一个情况严重的自闭儿到现在稍可自理及表达的大个子,那一转眼有说不出的感受。
香港给自闭儿的资源委实不多。再加上能够对症下药的支持更是凤毛麟角。自信对小儿爱护有加,除了有正规的训练外,我亦为他加上林林总总的训练,唯恐有所遗漏,当中有很多是另类治疗包括:舌针;食疗;按摩;音乐治疗;听觉治疗;香熏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玩具治疗;家庭治疗及中药治疗。
在这种种历程中,有喜有悲,而从中我得到最大的启示是欲速则不达,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的心得是:要认清小朋友的情况,因材施教;要知道他们的需要,他的吸收能力;要留意学习进度,「得」不要太高兴,「失」不要太过沮丧;要有无比的耐性;不要过度追求结果;纵绝不放弃;训练者要有足够休息,以便长期作战;要懂得分析层次进行训练,身体健康至上,次为自理,再者为认知和行为问题;多留意身边个案,以赚取启发;多为孩子创作空间,尽量融入社会,伤健一家,不要感到自卑;家庭和谐最重要,父母是小孩的最终训练者,缺一不可;请谨记「天生我才必有用」是座右铭;EQ才是最有用的武器;要同类团结,亦要要求社会人士平等对待;要懂得计划未来,寻求社会人士的支持,使小朋友可以得到应有的社会资源。
我总是觉得凡事总有解决的方法,问题是你可以付出多少及你希望解决到什么程度。现时来说,自闭症是无得医的绝症,不过它和其它不治之症相比,又似乎来得不太差,况且随着DNA解碼及医治老人痴呆症新的诞生,我个人觉得自症和老人痴呆症有相似之处,或许他们又好像给我带来新希望。况且自闭儿也是不错呀,他老是捽烂家具让你有机会换新的。他不会顶嘴,使你还是拥有做父母的权威。他也使你知道将来不可以倚靠而逼使你在退休之前努力工作,预先储备。
以上种种是我在过去得失之间,交织而成的阅历,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是太乐观,不过请记着没有这「乐观」,可能我已不存在这世上。没勇气又怎能每天下班后仍拖着疲劳的身躯去看顾那「大百厌」。
从宏观来看,人生匆匆数十载,在我们所知的宇宙吾等所占为何,尽了个人力量去做要做的事,不就是不枉此生呢!
得又如何;失又如何!
家长们,还是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