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适应行为特点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选取10名孤独症儿童为被试,采用姚树桥、龚耀先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评量,得出结论为:孤独症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行为问题;适应行为的个体差异和内在差异较大。提出教育训练的重点以及教育建议。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适应行为(adeptive?behavior)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有效性和水平,即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在关于智力落后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智力测验不能充分反映儿童在后天环境下个体对社会需求所能达到的水平,还应结合适应行为的表现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目前适应行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而且适应行为的评定已成为筛查特殊儿童的重要指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儿童期全面发育性障碍,以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刻板怪异的行为方式和兴趣为典型特征。在诊断、评估孤独症儿童时,一般从行为表现、智力水平、适应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评量,其中适应行为的评估是重要手段。在教育领域,人们着重以行为评量和训练为主要方法,其中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是非常重要的评量指标,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见,适应行为研究在儿童孤独症的筛查、诊断、教育训练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本文试图通过《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应用,发现孤独症儿童适应行为的一些特点,并为筛查和教育训练孤独症儿童提供一定依据和教育建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选取生活于城市、经市级以上医院确诊为孤独症的10名50-11岁儿童为被试,他们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训练。
??2.工具:本研究采用1991年姚树桥、龚耀先编制的适用于3-12岁正常或智力低下儿童使用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城市本)对被试进行评量。评量者为被试的教师和家长,他们均接受过量表操作方面的培训。
??该量表有如下优点:
??(1)此量表分城市版与农村版,有效地减少了由被试所处的经济、文化等背景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2)此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较好,与同类量表比较相关为中度。
??(3)此量表操作省时、方便。评定一名被试只需20~30分钟,还可重复使用。
??(4)此量表由了解被试的人员操作填写,避免由于被试在评量过程中不合作或某些假象所产生的误差。尤其适用于孤独症儿童。
??(5)此量表由8个分量表,共计56个行为条目组成,即感觉运动(6个条目)、生活自理(10个条目)、语言发展(6个条目)、个人取向(10个条目)、社会责任(9个条目)、时空定向(4个条目)、劳动技能(7个条目)、经济活动(4个条目),基本上能够反映出被试适应行为的全貌。
??3.评定方法:
??(1)研究者将被试的班主任老师和其主要养育者召集在一起,说明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城市版)评定被试行为的意义、方法及用途,请他们同时分别填写一份量表。根据量表操作手册的要求,由研究者分别对填写好的量表进行统计汇总,随后对评定不一致的地方当场请教师和家长共同讨论得出一致意见,并以此作为分析、讨论、评价的依据,这样确保量表填写的效度。
??(2)在量表评定的同时,研究者广泛听取家长和教师对被试日常行为的反映,并对每位被试进行至少6次、每次25分钟、总计2.5小时的观察,以检核量表评定的准确性,为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三、结果与分析
??1.从总的评定结论来看,所有被试在适应行为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根据《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城市版)操作手册的要求,儿童适应行为水平共划分为八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极强、强、平常、边界、轻度缺损、中度缺损、重度缺损、极度缺损。其中边界水平的适应商数为84-70,轻度缺损的适应商数为69-55,中度缺损的适应商数为54-40。结合对被试的评定结果可以看出,适应商数在40-81都有被试分布,轻度缺损5名,占50%,中度缺损3名,占30%,边界2名,占20%,说明被试适应行为发展水平的个别差异比较大,教育中应注意区别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量表评定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的适应行为以包括注意力、主动性、行为控制能力、日常爱好及个人习惯等反映个人动力方面的内容的个人取向分量表得分最高。
??从表中可以看出,10名被试均在个人取向分量表中各项所居百分位最高,其中7名被试个人取向方面得分高居80%以上,仔细分析尤其以就餐习惯、卫生习惯、更衣习惯、衣服管理、学习劳动习惯为优。这一表现与孤独症儿童行为刻板,一经养成习惯便容易巩固,不易改变,以及与家长、教师对他们的教育训练多有关。同时也说明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常规训练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可将这方面的教育作为突破口,进行重点训练。
??3.应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10名被试的评定中,我们发现,所评定的八个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个人取向方面均在个人发展中居高峰,有的被试还有另一高峰发展领域,而其它方面的发展水平则均较低。如被试10的优势发展领域为个人取向(百分位100)和劳动技能(百分位为78),说明该被试有两个适应能力发展的高水平领域(见图1)。而被试7的优势发展领域只有个人取向一个方面,而其余各项百分位均在3以下(见图2)。这是此次研究所见的两种类型,说明孤独症儿童的适应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内在差异,因此在教育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个别训练计划,以期教有其效。
??4.从八个分量表得分及百分位数来看(见表3),感觉运动分量表得分相对较高并集中,满分为24分,被试得分均在21-23分之间,未见年龄差异,说明孤独症儿童一般在运动能力方面,特别是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发展方面问题不大。但家长反映,孤独症儿童协调能力较差,有一些怪异动作,如两手摆动、脚尖走路等。生活自理分量表满分44分,被试得分在17-38之间,并有8名被试得分在25分以上,具体表现为吃饭、穿脱衣服、入厕、听指令、饮水等方面基本能自理。言语发展分量表得分相对差异较大,在发音清晰、复杂指导、计数、词使用方面相对较好,而在对话、书写、阅读方面得分偏低,并表现出适应商数高者语言水平发展也较好,随着年龄增长水平相对提高的趋势。个人取向分量表百分位得分普遍较高,并且是所有被试的适应行为发展的优势领域。尤其在就餐习惯、卫生习惯、学习劳动习惯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社会责任分量表得分在6-17之间(满分为31),百分位数差异较大并普遍偏低(在0-4之间),说明孤独症儿童在与人交往、集体活动、助人、责任感、替人着想等方面能力发展欠缺,这与孤独症儿童交往障碍,在识别社会化情绪方面存在严重缺损,因而不能对别人情绪作出相应反应这一典型特点相吻合。时空定向分量表得分普遍偏低,百分位数在0-25之间,个别差异较大,总体来看在外出能力、综合定向方面发展差。劳动技能分量表得分普遍偏低,百分位数分布不均,说明个别差异较大,与劳动能力发展和教育训练有关。经济活动分量表得分更低,百分位分布差异更大,有一半被试对所有评量项目均得零分,所有被试在理财方面一无所知,在钱的管理、差遣、购物方面能力发展极差。当然这与年龄和生活阅历所限、语言障碍、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实践机会的限制有关。经济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活动之一,教育者应鼓励、支持孤独症儿童参与适合其年龄特点的经济活动,并教给他们一些基本常识。在监护条件下购物、理财是值得提倡的方法。
??5.研究者通过观察发现教师及家长对被试的评价一致。说明教师及家长的评价是正确、属实的。
??四、结论与建议
??1.孤独症儿童适应行为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轻度缺损、中度缺损和边界均可见到。教育者应坚定信心,开展以提高孤独症儿童适应行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其整体适应水平的提高。
??2.孤独症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在差异均较大,应针对每个儿童的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
??3.孤独症儿童相对来说就餐习惯、卫生习惯、学习劳动习惯易于培养和训练,应以此为突破口开展教育工作。注意力的培养,主动性的训练应是经常性的教育内容。
??4.孤独症儿童适应行为各方面的特点和表现不同,在应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作出总体评定之后,还应分析各方面的特征,配合其它评量手段进行评定,为制订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每隔一定时间此评定量表还可重复使用,以检查教育效果和学生的进步情况。应当注意,为保证量表的有效性,评量内容不应作为教育内容使用,应另外选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