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差的孩子怎么教语言
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三级跳”,我把孩子语言的情况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别是:从没有语言到有简单的语言,基本是单词阶段,还有就是原来已经有单词或者简单句的孩子,后来又没有了,从没有再到重新出现语言,都是第一个阶段,语言发展的最初的阶段。您的孩子处于这个阶段中。您的孩子还是单词,还没有形成句,基本不会主动表达。第二个级别比第一个级别高级,已经有句,有主动语言,但是,语言中有很多特殊性的问题,比如自言自语,重复语言等等,我书中的语言训练方案,主要针对这部分孩子,解决他们语言中的特殊现象。(在40页的阴影部分我做了说明)第三个级别是高级阶段,中级的问题基本解决以后,语言交往技能要提高。
你现在的问题是:第一,着急孩子没有主动语言,只是在大人有要求的时候他才会说;第二,你着急孩子的语言理解不好,让他叫别人,可是他对所有的人都叫妈妈,第三,你着急语言记忆不好,这次教会了,下次又忘。让孩子主动地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生理、心理需要,这是你的目标,但是,从孩子现在的基础看,要实现这个目标,你需要怎样做呢?
处于语言发展初级阶段的孩子,我给你的建议是:
第一,你看看书的43页~46页“听为说之先”这一节。听懂是说出来的前提。子听的能力怎么样呢?能听懂、能理解、能执行吗?在孩子主动和我们说之前,我们需要先大量地主动地和孩子说。我不知道听的基础教育您又没有做好。如果孩子听的数量不够,质量不高,那么主动语言就受到影响。
第二,纠正您的一个不当:现在您让孩子叫我一声,他对所有的人都叫妈妈。显然,孩子现在对“叫我一声”这个指令的理解有困难,所以他不能执行。
对不同的人正确地称呼,孩子需要具备一个能力:知道给不同的人冠以不同的名称,将名称和人对号入座。而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名称,这是社会认知问题,是对被称呼的人和“我”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孩子可以在理解人物之间血缘或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使用称呼,社会认知差的孩子,做不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能够从对方外形特征的角度,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固定对某人的称呼,比如,这个人就叫叔叔,但是孩子不理解叔叔的意义。有抽象概括能力的孩子,可以概括对一类人的称呼,比如,只要是老年女性就叫奶奶。您现在要分析,您的孩子对称呼的理解在哪一个水平上。建议您从最低的层次上起步,先巩固孩子固定对某人的称呼,见到某人就叫爷爷,要反反复复地强化。这一步您做好了没有?
孩子知道这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奶奶,可是,当孩子听到别人说“叫我一声”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正确称呼呢?什么叫做“叫我一声?”,孩子不能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含义是:“你叫我一声”,或者“你称呼我一次”,理解这句话,要理解“你”和“我”两个代词,“你”指孩子自己,“我”指孩子需要称呼的对方,“我”在这句话里,是变化的,谁都可以要求孩子:“叫我一声”,如果孩子不能理解“我”,孩子还不会把他自己自称为“我”的时候,那么,这句话,他根本不能理解,不能正确称呼对方是正常的。您看看书的38页,倒数第二段,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问题是思维问题。训练语言,要训练思维,这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先要让孩子固定知道对某人的称呼,再听懂代词我,再听懂“叫我一声”的意思,按照这个规律循序渐进。孩子要求高于孩子的实际能力时,要倒退。 孩子的记忆有问题吗?第三,您的孩子有一个让您焦虑的现象:如果拿着照片问孩子“哪一个是***”,孩子能指对,如果拿着东西教认识东西,这次会了,下次再拿这个东西问他是什么,又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家长都上过学,上学考试的时候有两种题型我们肯定记得,选择题,给出ABCDE若干答案,将正确的选出来,还有一种题型,就是没有任何提示,自己将问题的答案写出来。哪种形式容易呢?当然是给提示选答案容易。将认识的东西从一堆东西中挑出来,这是再认,孩子需要通过对背景的比较,找出熟悉的,排除不熟悉的。而给孩子出示一个东西,独立地让孩子给予命名,说出它的名称,孩子头脑中没有背景参照,没有比较的对象,要在头脑中搜索原由的信息存储,将眼前的东西和头脑中存储的所有信息进行比照,然后从记忆中提取旧的经验,给物品一个正确的名称,这个要难一些,所以,孩子就会说错了。这是再现。再现有困难,就退回到再认阶段。
第四,大小便问题:孩子在有便意的时候,已经有了动作的表示,你希望他说话或者拿着尿盆过来找你。怎么实现这个目的?
示范—辅助—等待
示范: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要求孩子说的话从一个字开始。用语言代替动作表示。每次示范。另外,大人自己使用卫生间的时候,也要主动告诉孩子怎么表达。
辅助:帮助孩子“说出来”,用ABA辅助的方法。虽然是一个字,也需要分解步骤,辅助完成,给予强化。
等待:以上您都做得很对,但是,孩子还是不会,那就需要等待。我们做错了,孩子肯定不会,我们做对了,孩子不是必然就会,需要等待。
提示:
1、书看一遍是不行的,要反复看。随着孩子的发展,随着家长自己对孩子问题的体会的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会不断加深。
2、没有相同的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方面,会有不同的具体问题,书不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都回答完,家长重要的是领会精髓,联系实际,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