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孤独症的语言训练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重要交流工具。人类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表达思想、传达信息,通过语言相互交流、增进沟通和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讲话的目的是让别人能听懂、理解,这是语言表达的一个基本方式,正常儿童天生就会。但是,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讲,无法用语言沟通成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最大问题。
孤独症儿童大部分都有语言发育落后的问题。他们开始说话的时间往往迟于同龄儿童。有些尽管有少量语言,但却不会运用,而且经常用词不当。鹦鹉学舌、自言自语,这是孤独症儿童语言的主要特征。一些资料表明0岁~7岁是儿童语言形成和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思维发展很快,想说的事情和想表达的意思很多,但是他们多数不会运用,在与人交流时,根本不注视对方,也不管别人是否听懂,好像自己在另一个世界里与自己随意讲话。还有些患儿干脆就是鹦鹉学舌式的语言,别人问他什么,他的回答也是别人的问话内容。尽管有些孩子会说一些单词或简单的句子,但是却不能主动使用语言与人沟通。他们的讲话内容多是电视中的广告词,或别人曾经讲过的话,与当时的情景无任何关系,以致把别人搞得莫名其妙,根本听不懂他没有主题的讲话内容,无法做相应的回答。以至他们很少能把语言与实际生活统一起来。
一般来说,由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很低,接受语言的能力也很差,又不能主动接受信息, 所以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就需要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训练过程。而且有些孤独症儿童的视听正常,但根本没有语言,甚至连发音都不会,这就更需要对他们用专门的时间、专门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语言训练。
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以是否有口语为前提,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口语,但说话时在声调、速度、节律、音调等方面都表现出异常。如有的孩子发音不动嘴唇;说话内容及句子结构会不恰当地重复别人的话;混淆使用人称代词,如教师问儿童:“你想吃什么?”儿童答:“你想吃糖。”刻板重复地使用某些字、句或话题,如不停地说:“糖、糖、糖”“旺旺,旺旺”或反复地唱某一首广告歌等;不能与人持续对话、主动语言少、不能自然地介入想象性或模仿性的玩耍等等。另外一类是没有口语的。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语言发育迟缓,到两三岁或更大一些也没有发出口语;另一类是曾经有过口语,但到一岁半左右逐渐出现语言障碍,甚至完全不会发音说话,这类儿童语言发展的任务比较重,难度也比较大。我们必须重头做起,帮助他们说话,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下面就几种语言训练的方法来谈谈:
一、如何帮助他们发音说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语言相关能力训练
这些能力包括了6个方面的内容:① 注视人与物 ②听从指令 ③动作模仿 ④交流愿望 ⑤使用手势符号 ⑥理解物品名称
2、进行发音训练
发音训练包括两种形式①主动发音训练,训练者示范如何呼吸(吹蜡烛、纸条、风车、气球、口哨、口琴、漱口、水);示范如何变化舌部及口部,示范发单音节。②被动发音训练,训练者用双手帮助儿童变化口形,用压舌板帮助儿童张开口,用棒棒糖引导伸舌;在引导下发(a、o、u)
3、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发展语言。语言的发生、发展都要依赖一定的环境,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他们就无法很好的理解语言的意思。最好的环境就是儿童每天可以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给儿童丰富的语言刺激十分重要。要会说话必须先愿意听话,其次是听得懂话。有些孩子连一些简单的话都很难明白,更何况按照特定的指令去做了。所以家长、老师必须示范给孩子正确的行为,让孩子了解正确语言刺激。丰富的语言刺激给儿童提供了大量分辨、处理语言信息的实践,从而有助于他们理解各种事物的名称、活动意义,促进他们跟着成人学发音说话。
① 给儿童丰富语言刺激举例,语言与具体形象思维相联系。这就有很多种情境。如:对着儿童感兴趣的人物和事物说话;对着成人及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说话;对着现实的情境说话;做动作给孩子看并跟着他说话;学动物叫声;指着五官说话;边和孩子做游戏边和他说;说儿歌给孩子听,唱歌给孩子听。这些都需要家长、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发现、思考,对孩子进行了解。注意当儿童已经开始发音、说话,有了一定的发音经验后,仍然还会有很多的困难,他们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仿说”阶段。这时大人不要总硬逼孩子说话,而是要给予大量提示,帮助孩子把音发出来,把词说出来。
②语言提示:拼音提示、字头提示、嘴型提示、口头提示。这些是必要的。孤独症的孩子很多都缺乏自信心,而且依赖性很强,如果这时候不能很好引导他们,很可能,他们就没有勇气说即使是正确的语言。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用什么方式提示,必须把实物、图卡或字卡呈现给儿童看,帮他理解意义,使他“言之有物”。
二、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发展主动语言
这个问题一直是家长和专业人士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从大量教育训练实践中,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凡是家长很注意与孩子用言语沟#p#分页标题#e#通,不说话就不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的话就能被慢慢“逼”出来。实际上,这就是建立一种行为模式的过程。在我进行语言训练时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每次在我带学生进教室前都不给他开门,而是教给他说:“我要进去”,经过多节课的训练后,每次,我不给他开门,他就会主动说“我要进去”。所以,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儿童就会产生用语言沟通的动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症儿童恰恰缺乏多种需要。甚至有的孩子连食品的需要也不强烈。因此家长、老师要通过拓展孩子的兴趣,来培养孩子的各种需要,从而引发他们为获得某种需要而去用语言表达的动机。在培养孩子说话动机的同时,给予孩子设置情境是很重要的。随时利用相应的情景,引导孩子进行主动说话。
三、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及其表现形式不仅与正常儿童有极大的差别,就是与听障儿童、智障儿童及其它言语障碍儿童也有很大不一样。因此,他们的语言训练一方面应遵循正常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借鉴其它残疾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寻找有针对性的策略。
在我参加语言训练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个人认为做好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首要一点就和孤独症孩子建立好和谐的关系,让孩子能够接纳训练者。孤独症孩子的刻板行为之一就是对特定训练者的依赖。曾经,我在某康复中心就见到过这种现象,某学生的训练一直由A老师担任,当他见到B老师来给他上课的时候,就出现了哭闹的行为。直到经过了几天的磨合,这个孩子才习惯了B老师来上课。在对孤独症的训练过程中,如果在训练人员或者对训练环境有所改变的时候,一定要实现和孩子打好招呼,让他又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其次,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计划,切记计划不要定得过高,训练时一定要有步骤、有节奏。(步骤要明确,要有顺序性,节奏不宜太快)
再次,训练者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能使用复杂、难懂的语言,多用口语和贴近生活的语言,避免使用书面语言。注意训练内容因该有一个的“泛化”的过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孩子的兴趣,必要时可以以孩子的兴趣来引导孩子的语言。切忌置孩子的兴趣于不管不顾,那样就会事倍功半,孩子什么也学不进去了,一定要有计划的慢慢转移孩子对某种单一事物的依赖。某个孩子,只对一种教学软件特别感兴趣,其它的一概不闻不问,在某节课时,我把他喜欢的软件关掉了,他就什么也不学,甚至是胡言乱语。后来,我把他喜欢的软件打开了,以那个软件作为奖励,中间穿插一些其它的知识,他学习的就很好。所以由此我看到了兴趣对他们的重要性。
目前为止,医学上对孤独症尚未有根治的方法,然而通过教育及训练,还是有可能帮助他们克服孤独症障碍,逐步适应生活及学习的要求。虽然我对我们学校的几名学生语言训练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了解这是怎样一个严肃的课题。总之,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一个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各届的大力配合,尤其是家长。学校的训练毕竟是有限,只有家庭训练和学校训练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使那些孤独症的孩子最大限度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争取早日使他们走出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