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游戏治疗自闭症儿童
一、自闭症儿童之间的游戏
l. 自闭症儿童又称叫孤独症儿童,是一种影响儿童成长的发展性障碍,一般发生于3岁之前。它是一种终生的发展障碍,影响到自闭症人群的社会交往。自闭症儿童最明显的障碍有三个: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和兴趣狭窄、行为刻板。因此这三个障碍也被公认为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自闭症儿童的诊断评估也主要以这三个障碍为判断标准。
2. 游戏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 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包括语言技能、活动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等。除此以外,游戏也被普遍认为是儿童自己独特的表达沟通方式,尤其是在表达一些儿童自己不能言明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想法的时候。游戏是令人愉快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很多乐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行为常常局限于简单的操作,与相同智龄的非自闭症儿童相比,他们的游戏质量更低,而且缺乏(自发的)象征性游戏能力或该能力受损。
另外,一些自闭症儿童也表现出并不想与其他儿童共同游戏,而是更喜欢自己单独游戏。也有一些自闭症儿童想要与他人游戏,但是他们在表达这样的愿望时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语言或其他沟通技能的缺乏等。
二、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1. 游戏治疗的定义与发展 20世纪以来,儿童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游戏的治疗作用,并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尝试游戏疗法。游戏治疗是治疗师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1982年,国际游戏疗法协会成立,标志着游戏治疗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同。20世纪90年代之后,游戏治疗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发展历史来看,游戏治疗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精神分析取向游戏治疗、结构主义游戏治疗、人本主义游戏治疗。
2.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理论基础 虽然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关于自闭症的确切病因仍然不清楚。于是研究者提出各种理论假说来解释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其中,有Baron-Cohen,Leslie和Frith提出的心理理论缺失假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自闭症患者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明显地差于唐氏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儿童,表明自闭症儿童个体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Kleinman等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他们不能利用声音语调或者人们的眼部照片来辨别心理状态。这些研究结果都有力地证明了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缺失。
由于心理理论的缺失,自闭症儿童在与人交往时,难以对与自己交往的人们的意图和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理解。因此,在复杂的、难以协调的社会环境中,自闭症儿童无法预测和解释他人的行为,也难以理会复杂的社会交往规则,而且无法维持社会交往中的互惠行为,如基于共同经验、想法与感情和涉及需要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与信任。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 心理理论的缺失同样解释了自闭症儿童的游戏特点。正如上文提到,自闭症儿童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缺乏自发的假装游戏和社会模仿游戏,象征性游戏的能力很差。
游戏治疗方法本身还有其优点。相比其他一些训练方法,游戏更容易被儿童接受,也更利于治疗师与有语言交流障碍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交流。这使得游戏治疗更容易进入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并得以长期坚持。
三、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实践
在应用实践的层面上,国外国内都有一些研究者采用了游戏的方法来治疗自闭症儿童。 有研究者总结了国外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Bromfield(1989)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Lowery(1985)和Lanyado(1987)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个案研究、Nehama Baum(1986)用箱庭疗法治疗自闭症人群、以及Wolfberg和Schuler(1993)用团体游戏疗法来治疗自闭症儿童,这些治疗都取得一些疗效。
虽然有研究者进行了这些研究,但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而且在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方法中,游戏治疗也并未形成一种独立成熟的方法。而且,由于相关方面的研究几乎都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来进行,传统游戏治疗效果的评价也是很困难的。
四、综上所述
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有着独特的游戏特点。缺乏象征性游戏的特点既反映了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缺失,也引起研究者们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设想与思考。游戏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易于被儿童接受、利于与儿童进行交流,因此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一些研究者采用游戏治疗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总的来说,对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的相关研究并不系统,并且有研究者对此方法提出异议。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探究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方法的效果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