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康复 > 情绪与行为

认识“情绪教育”——现代父母必修的学分(一)

作者:听雨 更新时间:2016-06-12 点击数: 百度一下

  说到儿童的情绪教育,也许有人说,我们的孩子连说话和生活自理都没搞好呢,还谈情绪教育?这些对他们太难了吧?
        其实,如果有机会,情绪教育越早越好。
  “情绪智力”指的是认识自己的情绪、克制冲动、延迟满足、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 EQ比IQ重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期望。许多华人远渡重洋,目的就是希望子女能在这块自由的土地上,拥抱成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品性端正、有责任感,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对社会有贡献,懂得享受生命、尊重生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功的婚姻,如果可能,也能够成为优秀的父母亲。
  过去几年,“人生的成就与EQ(情绪智数)的关系远大于IQ(智力商数)”的观念经过‘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的推广已经深植人心。身为一个小儿科医师,在临床上看到许多小孩面对相同的情境(例如打针)有着天壤之别的反应。我还深深记得我在当第一年住院医师时,有一位母亲与她五岁小孩的互动。她的小孩罹患气喘,必须接受点滴注射。她很慈祥的向他解说打针的步骤,告诉他打针一定会有点痛,但是因为你生病了,医生必须用这个办法才能帮助你。他同意了。只见那五岁的小孩眼中含着眼泪,但是很勇敢地接受我将注射筒戳入他的血管,没有一丝挣扎,过程顺利极了﹐令我吃惊异常,这么小的孩子就有此等的自制力﹗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情绪教育的威力(当时我还不知道有情绪教育这回事)。此后,我见过无数个比那个孩子大的小孩,在打针时需要动用四、五个大人暴力式的约束,才肯就范的情境。现在我终于明白个中的道理,除了小孩自己天生的气质之外,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别忘了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懂得情绪教育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小孩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的父母会用一些安慰的字眼与简单的技巧,帮助小孩很快地转化负面的情绪(例如恐惧),平静下来,正确的处理问题。没有受过情绪教育的孩子,就任凭情绪泛滥,作出许多“使性子”的事,然后一旁生气的父母大声斥责,双方都受尽折磨。其中的秘诀在于父母在孩子情绪激动时懂得如何与孩子互动,将关怀化为一些“情绪辅导”的技巧。虽然有些父母天生就是很好的情绪教练,但是绝大多数的父母都需要练习才能熟练这些技巧,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现代父母。
  ◆ 什么是情绪辅导?
  情绪辅导是以情感的交流为基础,当父母以同理心来面对小孩,尊重小孩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处理负面的情绪(例如愤怒、悲伤、恐惧、焦虑、嫉妒等)时,父母与孩子间就可以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当父母与孩子间有了真正的互动,孩子自然会与父母建立强烈的情感链接,他们会内化家庭规范、价值观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会明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将它转化为力争上游的动力。受过良好情绪辅导的小孩(即具有情绪智力的小孩),对情绪压力有良好的自主力(即对于自主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调整能力﹐用较通俗的话说就是能有效地管理压力荷尔蒙),并且能很快地走出负面情绪的阴影。这些孩子善于安慰自己、集中注意力,必要时能克制自己的行为。透过情绪辅导,孩子们也能学会观察他人的情绪,互相倾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同理心思考,建立正确的社交技巧,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 先认识自己的养育作风
  要养育具有情绪智力的小孩,必须先了解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及对子女的影响。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将父母的教养态度归纳为忽视型、反对型、放任型、及情绪辅导型等四型。特征如下﹕
  ★  忽视型﹕
  忽视、否认、或淡化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要难过﹗”“没什么好怕的﹗”“有那么严重吗﹖”);
  想要孩子的负面情绪很快消失(“不要哭了﹗没什么好哭的﹗”);
  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制止小孩的负面情绪(孩子伤心时用糖果、冰淇淋让他高兴);
  低估孩子的情绪,将导致孩子情绪的事件轻描淡写(“她才不过四岁,没什么大不了的吗” ﹐“妳需要为这种小事担心吗﹖”);
  认为孩子的负面情绪只是一种姿态而不去处理;
  重视如何“渡过”情绪,忽略情绪本身的意义 (“那可爱的微笑哪里去了﹖” ﹐“赶快笑一个﹗”);
  对孩子尝试沟通的事情不表现兴趣(“囝仔有耳没嘴”);
  认为小孩的情绪是不理性的(“没什么好害怕的吗﹗” ﹐“不要像个baby 一样﹗”)。
  【对小孩的影响】﹕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感觉是不对的、没有根据的、有害的﹔他们会以为自己有毛病才会有这些负面的感觉﹔将来在认识、调整自己的情绪上会有困难。
  ★ 反对型﹕
  类似上一型,但表现方式更为负面;
  批评、嘲笑、训戒、惩罚、孩子的情绪表达;
  只处罚孩子发泄情绪的行为,而不去尝试了解他们的情绪;
  采取激烈的手段来应付闹情绪的行为;
  认为情绪表现使人软弱,或浪费时间,禁止小孩表现情绪;
  认为情绪的表达要有时间限制,超过时就给予处罚 (“再哭,我就不理你了”﹔“再哭,我就要打你了﹗”)。
  【对小孩的影响】﹕与忽视型相同
   ★ 放任型﹕
  全盘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表现;
  认为只要释放情绪,就大功告成了,不需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纵容孩子表达不适当或不受约束的情绪,不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提供行为的指引,或不严格执行设定的规矩;
  认为错误的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不必要在小的时候给予过多的纠正。
   ★ 情绪辅导型﹕
  重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善于利用这些情绪性的时刻作为灌输孩子生活意义和与其建立更亲密关系的机会;
  能耐心地对待忧伤、愤怒、害怕的小孩,不容易对小孩的情绪表现不耐烦;
  尊重并接受孩子的情绪,不嘲笑或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
不会告诉孩子什么感觉才是“应该的”或“对的”;
当自己出现情绪失控时,会勇于道歉,并利用此机会教育小孩处理情绪的技巧;
  在情绪性的时刻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关爱的态度表达同理心、帮助孩子标示正在发泄的情绪、规范不适当行为的限度、提供调整情绪的方法、寻找合适的发泄管道、教导解决问题的技巧。
  【对小孩的影响】﹕他们学会相信自己的感觉,调整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他们有自信、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与他人相处融洽。
  请记得,不是因为有爱就会有情绪辅导的能力,但是只要肯学,每一个父母都能成为一位出色的情绪教练,帮助子女成长。也许你会发现自己无法归类为上述的某一型,甚或大多数的家长会认为自己是混合型,多少采用了其中某一型的方式来教养小孩。不过,有了大概的分类,应该有助于厘清你的教养态度。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教养风格,才能采取正确的步骤让我们进行情绪教育的过程。以下开始为各位介绍情绪辅导的方法。
  ◆ 同理心是情绪辅导的基础
  同理心就是了解他人的感受。一个有同理心的父母能设身处地感受孩子的各种情绪,看到孩子生气地跺脚,能感受他们的愤怒与受挫﹔看到他们哭泣,能想象他们的处境、感受他们的悲伤。如果我们能让孩子感受到这种亲密的情绪了解,就可以让孩子视父母为盟友,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愿意与你分享他们的感觉,那么即使在叛逆期,我们也能帮助孩子渡过重重障碍与危机,不至于迷失方向。
  同理心所以能发挥这么大的效用,是因为当我们很努力地了解孩子的感受时,他们会感到一股支持的力量,知道我们在他们的身旁。如果我们不去批评他们,不轻视他们的情绪,不尝试转移他们的意见,孩子就会让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当有一天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愿意信赖我们,让我们知道他们真正的想法,甚至听取我们的意见,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事实就是如此,当然这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

 
后续精彩内容也可点击标题直接阅读【认识“情绪教育”——现代父母必修的学分(二)】【认识“情绪教育”——现代父母必修的学分(三)】

加入收藏
上一篇:稳定自闭症儿童情绪的训练方法
下一篇:认识“情绪教育”——现代父母必修的学分(二)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常见的自闭症儿童需要矫正的行为问题
  • 自闭症儿童的青春期教育不可忽视
  • 自闭儿的行为问题及其处理对策(四)
  • 如何处理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
  • 认识自闭儿童的习惯性行为
  •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 孤独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解决方法
  • 解决不良行为的方法——不能接受“不”字
  • 怎样纠正孩子脾气暴躁
  • 如何矫正自闭症儿童的自我伤害行为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