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不会叫妈妈:儿童语言障碍究竟是言语落后还是自闭症?
近日,一则《4岁不会叫妈妈被疑自闭症》的新闻再度让儿童语言障碍究竟是否是自闭症的话题被提及。新闻中,4岁女童还不会说话,被两家医院怀疑是自闭症,最终到武汉诊断不是,家长喜极而泣。
事件中的孩子叫甜甜,两年前,甜甜父母发现女儿异常:反应迟缓、几乎不会讲话,当地两家医院诊断孩子可能得了自闭症。随着年龄增长,甜甜反而越来越“退步”,4岁左右,连父母也不叫了,让他们不得不相信是自闭症。
图片选自网络
最近,父母带她到同济医院儿科保健中心就诊。在诊室内教授发现甜甜眼神较为灵活,会抢玩具玩,有时还会被逗笑了。妈妈生气了,甜甜也能看懂,抱抱妈妈,用手抚摸妈妈,看起来很温馨,可就是不讲话。最终教授确诊“甜甜不是自闭症。”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部分家庭的孩子从小语言发展特别慢,当别人家的孩子到1岁多已经开始呀呀学医并且能够叫“爸爸、妈妈”等简单词语,但是自己的孩子到了3岁还说话不利索,甚至不会发音。于是有一部分年轻妈妈就很紧张,而老人们却总是认为“贵人语迟”,等长大了自然就会说话了。
这两种论调常常让年轻父母和长辈之间出现分歧,年轻妈妈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是老人却不同意。
那么,究竟是孩子“贵人语迟”,还是真的是语言障碍导致的自闭症?
专家指出,虽然孩子说话早晚确实存在个体差异,在听力和发音等器官正常的前提下,比同龄孩子稍晚上一两个月说话属正常。但是一岁半的孩子还不会喊妈妈,即使听力正常,也要考虑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儿童医院进行检查,让医生做个甄别。
还有一种情况,一般正常儿童在1-1.5岁时已经有明显的语言能力发展,而语迟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在时间上要晚许多,且与同龄孩子相比,说话能力也会差很多。像说话晚(2岁甚至2岁后才开始),3岁不能说句子,言语简单,词汇贫乏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孩子如果说话晚,家长应该重视起来。对于一个身心正需要发育的孩子来说,语言发育迟缓会影响孩子的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障碍,甚至导致孩子自闭。
但是,对于真正的自闭症儿童来所,语言发育障碍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并不一定说语言发育障碍,到了该发音的年龄仍然不会说话的孩子就一定是自闭症。
不爱说话是自闭症吗?不爱说话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状态。自闭症不是情绪,它的临床表现是社交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单一兴趣等等。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表现为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和行为异常。自闭症患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不会说话”只是一个症状,导致孩子不会说话或说话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自闭症可能是原因,还包括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等。
判断自闭症还要考虑存在人际交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等。
与正常孩子相比,说话晚几个月是可以理解和等孩子慢慢开口发音,但是如果过了语言发育阶段仍然没有学会发音和发音意识,那就要带孩子去就医诊断,如果孩子出现了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现象,就要判断是否是自闭症,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
2015年首部《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指出,2014年,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统计,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为1/68,男孩患病率为1/42。
报告说,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儿童自闭症的病因研究仍未有明确结论,仍然无药可医,但早期的行为干预是目前有科学数据证明的、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减轻其核心症状的可行方法。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雁华说,自上世纪以来,在中国,自闭症经历了由罕见病到流行病的转变,而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1%。
目前,自闭症已经成为中国儿童精神残疾的第一大“杀手”。
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包含了不同的病理程度,研究表明,经过早期科学的干预,重度自闭症的孩子能自理,减轻社会照顾,中度的自闭症孩子能自立,有一技之长,而轻度自闭症的孩子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对于自闭症患儿,要根据不同程度制定适合的人生规划、干预康复的目标,以及融入社会的不同方式,从而大大减轻社会对大龄自闭症人士的养护、安置等负担。
为此,2017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蓝皮书提出应该以“生命全程”的视角,从早期筛查和诊断、早期抢救性干预、幼儿教育、学龄期随班就读、职业培训、就业、养老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才能真正解决这个群体及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