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康复 > 情绪与行为

弱智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与矫正一例

作者:朱丹君 更新时间:2007-06-28 点击数: 百度一下

  弱智儿童由于大脑受损,往往有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伴随着他们。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不断地探索,从传统的体能康复逐步走向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康复,尝试通过科学的康复手段来加强对弱智儿童的教育和训练,以矫正弱智儿童的不良行为,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里,我举一个案例:

  被试者:杨能俊,男,10岁,小舌发育异常,兔形唇。经专家鉴定智力为二级。杨能俊初入学时,具体不良行为表现为:和老师、同学交往时,他不望对方的脸,回避眼对眼的接触;不与同学玩;有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敲桌子,扔凳子等;从不说话,偶尔发出几个音来也是怪腔怪调(家长因此误以为杨能俊是聋哑儿童,送去聋哑学校就读,后因杨能俊受不了聋哑儿童的尖叫,常掩着耳朵,才发觉儿子是有听觉的);感觉麻木,如:手被别人拧伤不叫痛,以上种种奇特行为经医生认定,该生为孤独症患者。

  我国的孤独症比较少见,杨能俊的孤独症,可能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1.经家长自述,母亲在怀孕期间曾患重感冒,而吃了不少药,孩子的病状当属母亲孕期并发症。

  2.出生后,由于小舌的异常发育,极易感冒。

  3.家长缺乏育儿知识,因而对发育偏差、病态识别不出来,直到心理和行为异常以到照管发生困难时才送医院检查,这时已经比较严重。

  孤独症虽病因未能十分确定,但仍能进行矫正治疗。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我因此对该生采取了一系列矫正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1.家校合作。使家长保育员在心理上接受杨能俊的怪异行为,通过多次交流、沟通,他们表示支持,尽量消除后悔、内疚、绝望等情绪,同时学会容忍孩子的奇特行为,相信这些行为经过矫正是会改变的,并树立起一定会治愈的信心。一个气氛愉快,融洽的家庭、学校环境对患儿病情的好转有积极作用。

  2.我先选择了杨能俊主动和别人交流为目标行为。通过一段时间和他接触,我了解发现用斥责、罚站等惩罚手段收效不大,他比较喜欢表扬,因此实验中采取了正强化法。实验共分四个阶段:基线阶段——处理阶段——还原阶段——再处理阶段。

  基线阶段。时间一周,只观察记录杨能俊主动和别人交流的行为次数,不给任何奖罚或任何暗示性语言。

  处理阶段。时间一周,事前和家长、保育员讲清实验目的,具体程序,以及强化物的使用,并详细讲明提高该生主动和别人交流的次数为矫正的目标行为,不光记录行为发生次数,还要将结果告诉被试,同时给予口头和物质奖励。

  还原阶段。时间一周,这一周不再将记录结果反馈给被试,没有任何奖罚。

  再处理阶段。时间一周,继续观察记录,及时给予奖励。只不过较强化阶段时,出现双倍良好行为次数给予相同奖励。如:以前该生主动和别人沟通奖一块糖,现在要主动和别人交流2次,才能得到一块糖。

  短短几个星期的行为矫正,杨能俊主动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次数明显增多,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3、游戏治疗。

  游戏是最适合儿童心理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的最好活动形式。仅仅采用物质强化的方法来矫正杨能俊积累多时的孤独症未免显得单调、乏味,因此,我还配合游戏治疗的方法,给杨能俊和别人交流创设条件,培养他遵守规则和与小朋友团结友爱等品质,改变行为杂乱冲动和不合群现象。例如,在玩娃娃的游戏时,杨能俊能模仿大人的姿态,将娃娃抱在怀里,拍拍、亲亲,和给娃娃“讲话”。先对娃娃发生兴趣,后将感情转移到父母身上。和小朋友一起玩,又产生了“同伴”作用,对增进他社会交往和重建合适行为将起重要作用。

  经过行为矫正和游戏治疗,配合家校合作,杨能俊的孤独倾向基本得到控制,并能主动和人交流,树立了积极参与活动的自信心,更使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加入收藏
Tag: 行为 弱智 特征 儿童
上一篇:亚氏保加症的社交补习班
下一篇:孤独症儿童不良行为之相应的小方法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自闭儿的行为训练需把握重点,循序渐进
  • 儿童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9~10)
  • 孤独症儿童不良行为纠正的几点做法
  • 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处理方法
  • 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之功能性评量的应用(二)
  • 自我控制训练纠正自闭症孩子的行为问题
  • 解决不良行为的方法——打人和咬人
  • 行为矫正的一些基本方法
  •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心理源分析与应对调空对策研究
  • 处理行为问题的策略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